海澄战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第20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474
颗粒名称: 海澄战斗
分类号: E296
页数: 3
页码: 14-15
摘要: 海澄位于九龙江口,与厦门隔海相望,为福建沿海战略要地之一。日敌驱使黄大伟伪军在东山登陆遭到失败后,野心不死,乃进犯海澄港尾,以求直捣龙溪侧背而加以进占。1940年2月17日7时,自厦门起飞的敌机一架,窜入海澄县属港尾、嵩屿一带上空侦察,并散发传单。8时许,厦门海面驶来敌运输、战斗舰各1艘及汽艇13艘。闽南战役历时近两月,以我胜敌败而告终。驻港尾的第75师营长郭殿荣,因获战功升任副团长。原拟该部于5日开往连城、长汀等地驻防训练,后因三个团长害怕开到长汀被缴械,不愿他调,要求在龙岩驻防。陈仪遂即令该三团长及新编师师长遵令,于5至7日陆续向长汀开进,并于11、12日先后到达长汀防地。
关键词: 闽南战役 海澄战斗 军事史

内容

海澄位于九龙江口,与厦门隔海相望,为福建沿海战略要地之一。日敌驱使黄大伟伪军在东山登陆遭到失败后,野心不死,乃进犯海澄港尾,以求直捣龙溪侧背而加以进占。
  1940年2月17日7时,自厦门起飞的敌机一架,窜入海澄县属港尾、嵩屿一带上空侦察,并散发传单。8时许,厦门海面驶来敌运输、战斗舰各1艘及汽艇13艘。10时,敌舰两艘、汽艇7艘驶至港尾东约15公里的白坑附近海而,旋即在舰艇炮火的掩护下,敌军80余名在白坑登陆。11时,敌又向镇海、青阳方面分次进犯,我驻港尾第75师郭殿荣由屿仔尾、青埔、海方面调兵两连迎击。是日正午,敌军增至八九百人,向港尾推进。此时,我第75师水清浚团(驻石码)派营附李庭麟率兵一连开往港尾参加战斗。后水团长又亲率步兵一营及炮兵一连赶赴增援,并指挥作战。郭殿荣营即部署第二、第六连及机关枪第二连,在港尾以东塔山、狮形山一线狙击敌军。
  我集团军总部为了利用黄大伟伪军屡次受挫的颓丧情绪及日伪之间的猜忌心理,决定争取伪军反正,遂于18日分别以电话、电报下达命令:(一)75师应以精锐一团围击海澄方面登陆之敌,务压敌于港尾附近地区,策反或聚歼之;(二)75师东山、陈岱防务,着交20师蒋团接替;(三)令449团火速回防,俾450团将兵力抽出,增援九龙江南岸,以固海防;(四)政工人员深入火线,以口号呼喊、标语、传单等形式晓以大义,务使伪军悉数反正;(五)谍报人员,尤以金、厦、潮、汕方面,应散布伪军反正消息,实施破坏。根据总部电示,前线我军一面以包围态势向日敌迂回狙击,一面以政治工作策动伪军反正,由团长水清浚“负责运用”。
  18日5时半,我第445团(缺第三营)及炮兵一连到达港尾,暂取守势,以待全团到达,利于开展对伪军的策反。此时,伪军已增至1300余人,其主力在港尾附近与我军对战,另一部300余人由南太武山小道向大城绕击,因我方有备而未能得逞。时机已到,守军政工人员广播高喊“中国人不做汉奸”,“中国同胞的枪口向着日本人打”等口号遂产生效果。下午2时,伪军突围失败,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境,乃派伪团副罗致中等举着白旗前来港尾,表示特务、警备两团愿全部投诚。是日午夜,经水团长接洽成功,遂令该两团官兵就地集中,听候点验,并由我第450团就近监视。
  伪新编第五团系黄大伟的铁杆部队,于19日晨仍在石埠头、大寨山一带顽抗,但有迹象向海面逃窜。经我军追击并高喊“反正才是出路”的口号,便有百余兵表示愿降。迄20日,其余伪军仍在港尾东北虎尾山、内寨一带盘踞,我方即以两营兵力向其两翼包围,并以炮火轰击。伪军退路已断,不得已乃派伪特务长及团副王育云前来接洽投诚事宜。21日6时,除黄大伟只身逃脱外,其伪总部及所属三个团均已全部反正,人约三千,步枪、手枪共2000支,轻重机枪30余挺,迫击炮两门,降部集中港尾待命。所谓“闽南战役”,至此胜利结束。
  闽南战役历时近两月,以我胜敌败而告终。驻港尾的第75师营长郭殿荣,因获战功升任副团长。投诚的伪军三个团改编为陆军暂编第13师,史克勤升任该师中将师长,并调陈应瑞为副师长兼参谋长。反正部队三团于2月26、27日由漳州陆续出发,3月3日到达龙。原拟该部于5日开往连城、长汀等地驻防训练,后因三个团长害怕开到长汀被缴械,不愿他调,要求在龙岩驻防。但军令部部长徐永昌报告蒋介石,以为“龙岩要地,不可任令驻留”。蒋介石于是月20日密电第25集团军总司令陈仪称:“查伪军初归,意志尚属犹疑。除涂应明示诚信,加以抚循感召外,亦须妥为防范。至龙岩要地,不可任令留驻。希查明核办。”陈仪遂即令该三团长及新编师师长遵令,于5至7日陆续向长汀开进,并于11、12日先后到达长汀防地。其后,对反正官佐一一作了安排处置。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第20辑

《漳州文史资料 第20辑》

本书是福建省漳州市文史资料汇编,包括等“腾云”特训班始末、云霄抗日民谣、台湾抗日义勇队和队长李友邦、漳浦抗敌宣工团与《漳报》、一枚盟军奖章的由来、战时的龙中生活、在诏安脱离伪军的经过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陈长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