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衣裤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唯一号:
130634020230001980
专题名称:
衣裤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7/001
起始页:
0983.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民国以前,莆田人多穿汉装。民国时期,绅富穿长衫马褂;公教人员,男的多穿长衫或中山装、少数穿西装,女的穿旗袍或短衫加褶裙;一般男女则穿“本地装”。男“本地衫”布料颜色一般为黑色或兰色。两袖及衣身平直而宽,低领,前裾对开襟用五粒布纽扣,两下摆各贴缝一个口袋,有的在左襟上角加一小口袋。女“本地衫”,布料颜色上衣各色均有,裤多为黑色。失偶妇女忌穿红色上衣。广业、常太山区女女上衣用青色,不用红色。湄洲妇女,裤管两色拼接,上红下赤,失偶的上兰下黑,。前裾全襟,从领到右肩前沿到腋下开襟,前襟右侧为黑襟另套底襟缝个口袋。纽扣也是布制的,“本地裤”则男女几为同式,都是裤裆上接3寸左右的白布裤头,裤裆下开叉成双直裤管,裤管特别宽大,穿时折叠裤头用裤头带束紧。男女衣料,春、秋、冬以棉布为主,包括外来的机织棉布和本地家织的“土家布”,夏天则以苎布(夏布)为主,绅富户才穿绫罗绸缎和毛织品。建国后,男装以“本地装”和中山装为主。女装以“本地装”、“青年装”为主;中老年女性仍穿“本地装”,青少年女性多穿翻领对襟的青年装。中青年男性内衣和夏天上衣多取衬衫款式。除“本地装”、中山装、青年装外,还有工人装、学生装、列宁装、军便装。80年代,西装、夹克衣、连衣裙、旗袍等服式流行,服装普遍商品化、多样化。女装型式花样更是日新月异。 莆田中老年妇女,除失偶者外,都喜欢穿大红色上衣,这不仅是喜庆的标志,也是丈夫健在的标志。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