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除夕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唯一号:
130634020230001979
专题名称:
除夕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7/001
起始页:
0982.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农历除节是辞旧迎新的传统节日,凡有外出的都要返家与家人团聚。 此节前,农历十二月十六做“尾牙”,旧时,业主于是日晚宴请雇员,宴后付清工资,结束这一年雇约。 十二月下旬,人们选个晴日大扫除,俗称“扫尘”。屋舍内外打扫干净,厨具、家具、蚊帐、被褥,均要洗涤干净,做好准备,迎接新年。 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各户备办祭礼“送神”,用面粉、制作“送神糕”,煎“油煎粿”送灶公“上天”,(到正月初三或初四又将他们“迎回人间”叫“接神”)。建国后,俗已废。 十二月二十五日,旧时这天禁忌串门,不得讨债、吵架,不说不吉利的话。乐善好施之人,在城隍庙施舍钱糖给乞丐和麻疯病患者。 十二月二十六或二十八日,人们择此“双日”贴春联、挂年画。莆田的春联在大红纸的上段有二寸高白色联头。是清顺治五年(1648)七月,明遗臣朱继祚抗清战败,清兵入莆,劫掠烧杀,许多人家办丧事贴白联接着是:薙发令“威胁人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莆田人不肯薙发因而被杀头的更多了,许多人家又办起又一椿丧事。是年终,官府要家家户户贴红联庆祝“新朝新岁”,又是以杀头来威胁人民,人民只得在白联上盖红联,但巧妙地留着上一段不盖、表示孝服未满。这一惨痛教训、相沿成俗。嗣后,贴白头红联就成为莆田传统习俗。 十二月最后一天,俗称“除夕”。各家备办红糰、红柑等祭神“辞年”。晚上,厅堂红烛高烧,全家同桌吃年夜饭,俗称“围炉”。在沿海渔村,这晚出海不及回家的,也要留份碗箸座位。餐桌上仍要摆碗薯干,表示不忘艰苦生活。之后,灶上留下“隔年饭”,灶膛里用块大木柴烧个彻夜不熄的“火宝”,象征年年有余岁岁兴旺。接着,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小孩燃放爆竹,焰火;合家欢谈笑语,年青人通宵不睡,聊天娱乐,俗称“守岁”。 建国前,除夕是穷人还债的最后时限,负债的人不敢在家过年。城隍庙里这天日夜演戏,负债的人就去看戏避债,债主不敢在城隍爷面前讨债,故“三十暝看〓戏”就成为避债之俗。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