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春节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唯一号:
130634020230000986
专题名称:
春节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367.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五称春节,其中大年初一称岁首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后溪民间最隆重的节日。2006年国务院将春节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初一日,零点(子时)起,家家户户放鞭炮,俗称“开正”,表示新春吉利。早餐,人人吃长线面、配长菜(不切断的菠菜),寓意福寿绵长。早餐后,男女老少打扮一新,成群结队外出游山玩水,游览名胜古迹,称“游春”;或拜访亲朋故旧,互祝新春如意,称“拜年”,是日境内还有看新娘的习俗。 初二日,俗为“探亡日”,不宜登门拜年。是日,村民或在家下棋、玩牌、看电视等,或出门游春,或往宫社进香(但初一已登门者,初二则不忌)。年长日久,此俗逐渐淡化。 初三日,俗例为祝寿日(俗称“做十”),民问习惯50岁开始祝寿,以后每逢十年举行寿庆。是日,村民都忙着为亲友祝寿,福寿礼品一般有线面、鸡蛋(染红)、鞭炮、红烛、柑桔、福寿图等。若为女性祝寿,还需加花粉及化妆品之类。女婿为岳父、岳母祝寿,须备办“四盘”,盘礼一般为线面、蛋品、寿桃、猪腿、蓼花、衣服、鞋帽等,80年代起,富家亦以金银首饰、家用电器等贵重物品作为寿礼。盘礼挑到大埕或庭院时,先燃放鞭炮,主人出面接盘,并将盘礼展示于厅堂,让乡亲观看。邻里互相祝寿,只办肉、面、蛋等简单寿礼,表示祝贺。是日,主人备办酒席,答谢亲友。旧时是日是商家开门营业的头一天,各家都大放鞭炮,叫“新春开市”。 初四日,在初三日来不及祝寿的,初四日可续办(亲友祝寿可延至“头福”)。 初五日,俗称“做大岁”。源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犯境,百姓逃难,无法团聚过年,故境内于初五日重新过年,补吃线面、长菜,沿袭至今。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本书上限尽量溯至事物发端,下限截至2010年12月底。记载了后溪村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后溪村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构成、农业发展、企业情况、教育、文化习俗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后溪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