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巷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兴化古城寻踪》
唯一号: 130634020220000074
专题名称: 御史巷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24/002
起始页: 0111.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在双池巷西。南北走向,南接北大路,北通东山职校。巷名不知命于何时,“文革”期间,更名“五星巷”,1980年后复旧名。其巷即今犹存,邑人讹称“牛磨巷”。 巷内聚居陈氏家族。明景泰五年(1454),巡按御史陶复在后埭大街为陈敬御史立“豸绣坊”。御史巷或以陈敬御史官职而得名。陈敬,字体清,景泰元年(1450)举人,二年(1451)登进士第,官河南道监察御史,升江西按察司佥事。 御史巷与东侧的双池巷交会,稍北延西通陈巷即忠巷;迤北折而西,过下萧巷至方氏宗祠北侧,出后塘。巷北通“东山职业中学”。 而御史巷北端折而西即校场口有里社,曰“通应社”,占称“通应庙”,淳熙十六年(1189)赐额。而后又封“恭正”侯,晋爵为王,明清时更名为“通应社”。清林扬祖《莆田县志稿》之“祠庙”条记载:“通应庙,在乌石山之阳,宋淳熙十六年赐额。”《宋氏族谱》云:“通应庙,在东厢较场口。国子监助教汝勤公偕男广东提学端仪公因归舟得神助,舍地捐金创建。敕赐恭正圣王。”可见,该庙是创建于宋代,明弘治间国子助教宋汝勤偕男提学端仪拓地重建。

知识出处

兴化古城寻踪

《兴化古城寻踪》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作者以史志为依据,深入调查研究,收集翔实的资料,从历史、地理、人文等角度,记录兴化自宋置郡建城以来一千多年历史,努力寻找古城逝去的往事,拣回渐被人们遗忘的文化遗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