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绣衣巷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兴化古城寻踪》
唯一号:
130634020220000072
专题名称:
绣衣巷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24/002
起始页:
0101.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绣衣巷,亦称“绣衣里”,位于开莆来学坊西北侧。巷口有隘门,门额嵌有“绣衣里”石匾,巷内聚居南湖郑氏人。明正德间,给事中郑一鹏、御史郑光琬即同居此地。乾隆志载:北门内绣衣里有为郑光琬立“绣衣坊”。按,给事中与御史均为谏官,汉时称谏官为“绣衣直指”。以故,后人遂将其居称为“绣衣里”。 郑一鹏,字九万,号抑斋,后埭(龙埔)人。曾祖父郑兴宗,祖父郑迁善,俱乡荐为儒官:兄郑一鹑,以贡历桃源教谕。一鹏弱冠中试正德八年(1513)举人,十六年(1521)登进士第,选翰林庶吉士,授户科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嘉靖三年(1524)以议大礼杖三十。又桂萼议令科道互相纠劾,卒同官执奏非事礼,不奉诏,杖六十,罢为民,臀肉削尽,得生还。隆庆元年(1567),赠光绿寺卿。一鹏子应龄,字君立,嘉靖三十七年(1558)中式举人,官至铜仁府知府。 郑光琬,字世宝,号栗塘。郑迁善侄孙,一鹏同族。正德二年(1507)举人,历官御史、佥事、参议,官至山东临清兵备副使。《明世宗实录》载云:嘉靖十三年(1534)为按臣所劾被黜为民。 20世纪90年代后,绣衣里民居古宅,因旧城改造多被拆除改建。巷内仍存有一座清末古建筑。年过九秩的郑清生先生说,建房者为其四世祖清末举人、桃源教谕郑泮元。居宅为五间厢上下座大厝,其下座已被局部改建,而上座原构尚为完整。据专家说,该宅厅房间的山墙非莆田传统的五柱落地穿枋构架模式,而是按宫殿四中柱构架法式,即先在排成方格的四根立柱的柱头架设梁、枋,然后在梁、枋上再叠架短柱、月梁,并配以驼峰、斗拱等构件,直至上接檩条。厅房间的墙壁则是通体木板。这种构架法式为莆田所仅见。其宅右厢厅前院布置成庭院园林,在方寸之地设置有水池、小桥、假山、花坛、书亭等,颇为雅致。旧城改造时,被移置于元妙观西岳殿前。 绣衣里东侧有“龙兴阁”,内祀观音大士。旧城改造后,绣衣巷改设在东西两座商住楼间,而龙兴阁重建于巷道北,坐北朝南。“绣衣里”石匾重嵌于龙兴阁西侧的围墙上。 绣衣里西,旧有小巷通街北双池里即“尚书里”。尚书陈俊旧第右“承恩世第”和“绣衣里”石匾当为其巷隘门额匾。西北巷口西侧原有郑氏祠堂,其小巷不知何时被堵,郑祠今已不见踪迹。
知识出处
《兴化古城寻踪》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作者以史志为依据,深入调查研究,收集翔实的资料,从历史、地理、人文等角度,记录兴化自宋置郡建城以来一千多年历史,努力寻找古城逝去的往事,拣回渐被人们遗忘的文化遗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