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溪村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地理名称: 后溪村
唯一号: 130633020230000095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105.pdf
层级分类: 其他
隶属: 郊尾镇
经纬度: 东经118°47’30”至118°48’22”,北纬25°18’9”至25°19’3”

参考方位

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后溪处在郊尾集镇区西北隅、省道三郊公路西侧。东以三郊省道为界与三埔村毗邻,西面和西南面与阮庄村、染厝村隔石牛溪相望,南至郊尾中心市场,与郊尾社区紧密相依,北连湖宅、梅塘两村,西北与古店村接壤。

介绍

后溪村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属仙游县郊尾镇管辖,地处东经118°47’30”至118°48’22”,北纬25°18’9”至25°19’3”之间,平均海拔35米,全村土地总面积2.92平方公里。后溪处在郊尾集镇区西北隅、省道三郊公路西侧。东以三郊省道为界与三埔村毗邻,西面和西南面与阮庄村、染厝村隔石牛溪相望,南至郊尾中心市场,与郊尾社区紧密相依,北连湖宅、梅塘两村,西北与古店村接壤。后溪村北距仙游县城18公里,东距莆田市区23公里,正在融入与莆田同城化、城乡一体化进程。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仙游县划分为四乡十四里,裁撤旸谷里,其属地并入香田里。后溪隶属于唐安乡(乡署设在枫亭)香田里(里署设在石马)。 清朝延袭明制,隶属依旧。 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府、州、厅,福建省实行三级地方政制,全省划为东、西、南、北四道,仙游县属南路道,县以下隶属仍沿清制。 民国14年(1925年),废道,县以下仍设乡和里,后溪仍隶属香田里。 民国22年(1933年)11月26日,十九路军在福州发动“闽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省分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四省,后溪属兴泉省仙游县香田里。翌年1月,兴泉省撤销,县以下的乡、里隶属依旧。 民国23年(1934年)7月,省以下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福建全省划分成十个行政督察区,仙游县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后溪隶属依旧。 民国25年(1936年)6月,仙游县各地恢复保甲制,后溪境内分设两个保。是年冬,改唐安乡为第二区,香田里改称香田乡,后溪隶属于第二区香田乡。 民国28年(1939年)7月,仙游县将原4个区调整为6个区,下设34个联保、422个保。后溪保属第五区(区署设盖尾)香田联保。 民国29年(1940年)春,联保改称乡、镇。是年6月,全县分设6区33乡镇406保。后溪保隶属于第五区香田镇。 民国30年(1941年)1月,第五区香田镇拆为沙沟乡(乡署设在旸谷)和魁峰乡(乡署设梅塘)。沙沟乡划归第二区(区署设枫亭)。后溪保隶属于第二区沙沟乡。 民国31年(1942年),撤销区建制,全县分设35乡镇355保。后溪保隶属仙游县沙沟乡。 民国32年(1943年)12月,仙游全县缩编为26个乡镇330个保,裁撤沙沟乡、魁峰乡,其地并为香南乡,后溪保隶属香南乡。 民国33年(1944年)冬,仙游全县再次缩编为17个乡镇248个保,撤销香南乡,其地并入香田镇。后溪保隶属香田镇。 民国36年(1947年)5月,香田镇拆为香南、香北两乡。后溪保隶属香南乡。 1949年8月22日,中共仙游东南区工委接管国民党香南乡政权,成立香南乡临时人民政府,乡署设在郊尾安边,后溪属之。 是年9月9日,仙游县人民政府发布第1号令,废除保甲制,全县分设9个区202乡。香南乡临时人民政府解散。9月14日,后溪保改称后溪乡。后溪乡隶属于第三区(区署设枫亭)。 1950年8月,仙游全县调整为12个区262乡。后溪乡隶属不变。 1951年1月,后溪乡更名为新民乡,隶属依旧。 1952年3月,新民、庆和、旸谷、染厝、埕边、长安、后沈7个乡从第三区拆出,划归第四区。第四区区署由盖尾迁沟尾,因“沟”与“郊”方言同音,故改“沟尾”为“郊尾”。 1955年3月,裁撤第四区,新民、庆和、旸谷等7乡再次划归枫亭区。 1956年6月,新民、庆和、旸谷、新和、染厝、埕边、长安、后沈、古店、塘边、伍狮11乡从枫亭区拆出;芹林、盖南、宝坑、湖宅、梅塘5乡从盖尾拆出。上述16乡合成郊尾区。是年夏,庆和乡、新民乡、塘边乡联成庆和大乡。庆和大乡隶属郊尾区,区署设在郊尾街。 1957年夏,庆和大乡撤销,庆和、新民、塘边恢复建制,新民乡内各互助组、初级社联合成新民高级社,隶属依旧。 1958年4月,仙游县实行撤区并乡,乡改称行政村,全县设23个乡镇、191个行政村。新民乡改称新民村,隶属于郊尾乡。是年9月,撤销乡镇编制,实行政社合一,成立郊尾人民公社,新民村改称新民营,隶属郊尾人民公社。 1959年1月,新民营改称新民大队,隶属依旧。 1961年12月,公社及大队行政机构改称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新民大队管委会隶属于郊尾公社管委会。 1962年1月,新民大队拆成后溪、阮庄2个大队。后溪大队隶属于郊尾人民公社。 1968年11月8日,郊尾人民公社成立革委会,随后后溪大队相应成立革委会,后溪大队革委会隶属于郊尾公社革委会。 1970年7月,莆田、仙游两县从晋江地区拆出,划归闽侯地区。后溪大队隶属于闽侯地区仙游县郊尾公社。 1971年7月,撤销闽侯地区,成立莆田地区。后溪大队隶属于莆田地区仙游县郊尾公社。 1983年5月,撤销莆田地区,成立莆田市。县、社、队三级行政机构统一改称管委会。后溪大队管委会隶属于莆田市仙游县郊尾公社管委会。 1984年11月,郊尾公社改称郊尾乡。是年12月,郊尾乡改称郊尾镇。管委会改为人民政府,后溪大队改称后溪村,大队管委会改称村民委员会。后溪村村民委员会隶属于郊尾镇人民政府,此隶属关系延续至今。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后溪村志》

本书上限尽量溯至事物发端,下限截至2010年12月底。记载了后溪村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后溪村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构成、农业发展、企业情况、教育、文化习俗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郊尾镇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