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卿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唯一号: 130630020230004152
人物姓名: 陈俊卿
人物异名: 字:应求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0692.pdf
性别:
时代: 南宋
出生年: 1113
卒年: 1186
籍贯: 莆田白湖(今城厢区阔口村)

传略

陈俊卿,字应求,宋政和三年(1113年)生于莆田白湖(今城厢区阔口村)。 绍兴八年(1138年),俊卿以进士第二名授泉州观察推官。时高宗南渡,只图偏安,俊卿等力主抗金,共谋恢复大计,不愿依附奸相秦桧,因被压抑多年。秦桧死后,俊卿始被召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殿中侍御史。 俊卿立朝,直言敢谏,认为“人主以兼听为美,人臣以不欺为忠”。对于“骄姿不省事”、“冤陷无辜”、“秉政无状”的官吏,俊卿敢于奏请朝廷,一一罢黜;对于像张浚这样被诬陷、遭贬谪的将才,则极力辩诬,疏请起用,让其镇守建康(今南京市)。由于他敢于弹劾佞臣,勤于匡扶朝政,高宗称他“仁者之勇”,升他为兵部侍郎。 时金主完颜亮进兵淮水,企图占据淮东等地。俊卿受命整顿浙西水军,在胶西(今山东胶县一带)打了胜仗。亮死后,俊卿督理淮东军务,构筑城堡,屯兵垦田,安顿百姓,卓著政绩。金完颜雍新立,要求重修旧好,朝臣多附和议,俊卿独认为,“宜先正名”,“名正则国威可强,岁币可省”。因为秦桧与金媾和时曾奉表称臣,年贡大量岁币,如今要修旧好,就应正名以矫;又,俊卿还强调选将、练兵、屯田、减租的政策,以振国威,增强国力。 隆兴元年(1163年),孝宗立,俊卿奏《为国之要》疏,迁中书舍人。孝宗志在兴复,命俊卿为江淮宣抚判官兼建康府事。是年冬,他回京条陈十事,深得孝宗的嘉许,迁礼部侍郎参赞军事,时张浚拟大举北伐,俊卿以为时机未至,不可妄动,后浚果兵败于符离。张浚上书自劾,俊卿亦累疏请罪,乃以宝文阁侍制知泉州,改提举太平国宫。 乾道元年(1165年),俊卿应诏返京,对孝宗极论朝中朋党之弊,除吏部侍郎兼侍读,同修国史。不久,出知建宁府。乾道二年(1166年),俊卿升吏部尚书,迁同知枢密院事;奏曾觌、龙大渊“怙旧恩,窃威福”,贬二人的官。次年,任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龙大渊死,孝宗拟召回曾觌,俊卿谏阻。旋又疏殿前指挥王琪“诈传上旨”,罢其官。对于刘珙“争辩激切”忤旨之事,则奏:“珙以小事获罪,臣恐自此大臣皆阿顺持禄,非国家福。”孝宗因改珙帅江西。 乾道三年(1167年),俊卿任参知政事,次年,升右仆射同平章事。他抑私党、奖廉退、整吏治、求人才;凡外官入朝,皆详问时政得失、人才贤否。时虞允文宣抚四川,俊卿许其才,荐为相。乾道五年,孝宗以俊卿为左相,允文为右相。次年,俊卿因不同意允文关于与金通和以及遣使到金国将徽、钦二帝灵柩迎归陵寝的主张,乃自请补外,以观文殿大学士帅福州。临行,他劝孝宗远佞、亲贤、修政、攘敌、泛使不可轻遣。既去,允文派出泛使,终不得要领,曾觌又被召返。于是朝中群臣都缄口结舌,不敢说话。 俊卿到福州不久,进银青光禄大夫,提举临安洞霄宫。淳熙二年(1175年),俊卿再知福州。淳熙五年(1178年),起判建康府,任江南东路安抚使兼行宫留守。召对时,孝宗命坐赐茶,恩宠特加。俊卿从容启奏:臣离京十年,都城谷贱人安,至为可喜,惟士大夫风气大变。从前奔觌、渊之门的,十仅一二,尚畏人知;现在公然趋附权贵的,已达十之八九,且不若以前之有所顾虑。人才进退,权由私门,“此非朝廷美事”。俊卿在建康任内,“政尚宽简,罢无名之赋”,深受士民爱戴。 俊卿8次上章告老。淳熙八年(1181年),他被授醴泉观察使,封申国公;次年,以少傅致仕,进封福国公;又4年,进封魏国公。 淳熙十三年(1186年)十一月,俊卿卒,享年73岁。孝宗闻讣,为之嗟叹辍朝;赠太师,谥正献,赐葬,建“贞忠亮直”碑。墓在莆常太里妙寂院前,祠在阔口村“陈丞相里第”。 俊卿工书法,尤精小楷。著有《陈正献集》10卷、《陈正献表》20卷、《陈正献奏议》20卷。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