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淇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下册》
唯一号: 130630020230000015
人物姓名: 傅淇
人物异名: 字:元瞻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582.pdf
性别:
籍贯: 仙游嘉禾孝仁里(今仙游赖店镇罗峰村)

传略

傅淇(生卒年未详) 傅淇,字元瞻,仙游嘉禾孝仁里(今仙游赖店镇罗峰村)人,傅楫侄孙,绍兴三十年(1160年)进士。 任潮阳(今属广东)县尉时,傅淇前后十多次捕盗有功可赏,自己却未曾报功。刚好莆田籍老乡龚茂育提刑广东,上报其事,于是升任平阳知县,颇有政绩。时丞相虞允文抬徕豪杰,准备北伐中原。傅淇上书丞相论天下事,认为:“自古建功立业,必须非常之人。一时诞谩争言富强者,其意不过窃取爵禄,非能为国家深长计也。”丞相大喜,奏请提拔为主管诸司粮料院(掌管财赀出纳、贸易事务)的朝廷官员。 傅淇虽然在京都为官,却从来不到有权有势的官衙去拉关系。一次,宋孝宗命有司出具六院官署官员名单,孝宗在翻阅花名簿时,点名要傅淇奏事。傅淇的奏章令孝宗十分满意,于是立即提升为监察御史。当时御史台官员奇缺,仅有傅淇一人。傅淇到任后,纠察庶务,风采凛然。孝宗大喜,对近臣夸耀说:“傅淇是我亲自提拔的!”那时孝宗有收复中原之志,于是特别优厚地奖励、提拔武将,致使许多投机取巧的文官“以文阶易武爵,骤至贵显”。傅淇感叹曰:“此风不可长啊!”就上疏论其害。孝宗阅数后幡然悔悟,即日把傅淇的疏论公诸于众。从此,再也“无敢求换武爵者”。 不久,傅淇升任太府少卿。每逢轮对,他都劝说孝宗选择忠诚端正之士,作为官僚的后备;又进言四川、两广离朝廷遥远,守臣不可轻派。他的建言均为孝宗采纳。 傅淇任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时,朝廷正选调“专对才”出使金国。所谓“专对才”,是古代奉使他国、擅长应对的外交人员。宋代是我国古代外交事务较为频繁复杂的时期,不少使臣奉命出使辽、金等国,进行外交斡旋。孝宗从所推荐的几位候选人中,选中傅淇作为贺生辰使赴金。归来后,孝宗详细询问了北方沦陷区的情况,傅淇奏言“河北河南之所以然”,得到孝宗的肯定。 其后,傅淇乞请外任,孝宗不想让他离得太远,就改任傅淇浙江提刑。傅淇莅职二年,政平讼理,孝宗嘉奖其功,授予直龙图阁职衔,又连知宁国府(位于安微省东南部)、泉州府等职。傅淇的父亲傅佇(1084—1148年)曾任晋江县令。傅佇为人严明廉洁,俭朴平易,在朝为官的三十多载不取例外之银,家中无购置一分田产。他在病逝之前告诫儿子:“我死后,你们要像父亲一样,做官要清明,理事要严谨,侍奉长辈要恭敬,对待同辈要讲情义,办事要忠诚信用。这样做,即使贫贱也是个有德行的君子。如果贪图权势,猎取名利又有何用?”郡人曾绘其画像于县厅西堂祭祀。南宋名人陆游十分敬佩傅佇的品行,曾撰写其事迹以启迪后人。淳熙初年,傅淇知泉州时,接九十岁老母到泉州赡养。他秉承父志,洁身爱民,惟恐有愧于父。 光宗时(1190—1194年),傅淇知温州,以疾卒于官。朝廷追赠中奉大夫,赠莆田县开国男。陈绍叔(1243—1313) 陈绍叔,字克甫,莆田县灵川里金沙(今城厢区东海镇东沙村)人,自号“浮丘子”,学者称其为浮丘先生。宋淳祐三年(1243年)生。 绍叔一生好学不倦,曾从好几位名师求学。年20岁就已博览群书,精于“性理”之学,对《河图》《洛书》《太极》《通书》以及律历、制度等无不涉猎。每有所得,便奋笔疾书。中年时期,时南宋覆亡,士大夫耻于仕元,多闭门著述,绍叔潜心于天文学,并开始收徒讲学。在教学内容上,他“以笃行谨信为先,文辞间辩为后”;教法上更具创意,应用自制仪器模型,观摩教学。如讲解《尚书》中的“璇玑玉衡”(古代天象仪),就用木材揉制成模型,显示天象,后来改用铸铜仿制。又创制“小天仪”模拟天象。其外形球状,外圆周长四尺五寸,中为空心,球的内外表层涂漆,上刻周天度数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用细贝壳填嵌,两端标示南北两极,同时按准确位置标明银河和各星宿的名称。天球仪外形光彩夺目,内里十分工巧精密。夜间审视,和星空中星宿的位置完全一致。天球仪的制作,引起当时士林的普遍重视。有人建议把这项成果奏报朝廷,但绍叔不愿仕元为官,便婉言谢绝。 绍叔后半生皆以讲学著述为事,家居清贫,却至老手不释卷。所著有《浮丘集》百余卷,还有《历代纪年》《大元官品》《竞辰》《择日》《切字》等书,惜均已失传。绍叔居所僻陋,生活俭约,未曾服丝帛,便衣粥食,而“处之淡如”,语言平易近人。元皇庆二年(1313年),绍叔卒于家,终年70岁。

知识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下册

《莆田市志(1991-2005)下册》

本志客观地记述1991-2005年莆田市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状况。内设政区、环境、国土资源、人口、城乡建设、交通、邮政、电信、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城乡贸易、旅游、经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法、教育、科技、文化等28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