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镛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下册》
唯一号: 130630020230000013
人物姓名: 黄镛
人物异名: 字:器之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581.pdf
性别:
出生年: 1215
卒年: 1276
籍贯: 莆田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

传略

黄镛(1215—1276) 黄镛,字器之,莆田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人。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年),以明经入太学,试中监元。当时丞相丁大全当权,陷害忠良。黄镛与陈宜中、林则祖、曾唯、刘黼、陈宗等6人,上书陈述应该“以礼进退大臣”,揭发了丁大全之奸。然而,这一举动立即遭到报复,被放逐出朝。一时朝野舆论哗然,誉称黄镛等6人为“宝祐六君子”。 景定二年(1261年),黄镛终于还朝。翌年,登进士第,授正字;咸淳元年(1265年),宋度宗即位,次年即拜黄镛为国子编修、摄御史;咸淳三年(1267年),擢秘书省校书郎,皇上敕书褒曰:“自游六馆,学问文章,禀节可称”。黄镛清廉忠直,刚正立朝,“进贤才,通下情”,短短二年先后升为秘书省校书郎、枢密院编修、崇政殿侍讲、刑部侍郎。 德祐元年(1275年),宋恭帝即位。元军大兵压境,进逼常州,国势危急。时任给事中的黄镛忧国忧民,慷慨奏陈时政十二事,欲力挽狂澜,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后升任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加太傅。恭帝还“玺书褒崇”,追封其五代,并特遣尚书宋用臣为其“营府家里”,御赐“新府堂”之匾;不久又拜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封“涵国公”。 临安陷落后,朝廷众议降元,黄镛、陈文龙坚决反对。景炎(1276年)五月,宋端宗即位于福州,再度起用忠直刚正的黄镛为右丞相,与陈文龙共主国事,招兵抗元。新州太守谢枋得与元军主帅吕夔师激战,流矢射中前往督战的黄镛右肩。年迈身衰的黄镛伤病卧床,不久便去世了,时年61岁。朝廷特赐墓葬于兴化县温阳。 黄镛不仅刚正忠直,而且才华横溢,不囿于前人之见,所咏诗篇能以新巧之构思,于素语奇趣中蕴含哲理,化平淡为神奇,独具其风采和匠心。他与著名文学家、同乡前辈刘克庄结为忘年交,书信来往频繁。刘克庄曾赠诗作《答黄镛》。

知识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下册

《莆田市志(1991-2005)下册》

本志客观地记述1991-2005年莆田市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状况。内设政区、环境、国土资源、人口、城乡建设、交通、邮政、电信、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城乡贸易、旅游、经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法、教育、科技、文化等28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