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纪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仙游联册》
唯一号: 130630020220003542
人物姓名: 郑纪
人物异名: 字:廷纲;号:东园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050.pdf
时代:
出生年: 1438年
卒年: 1513年
籍贯: 文贤里上郑(今度尾镇埔尾村)

传略

郑纪(1438-1513),字廷纲,号东园,文贤里上郑(今度尾镇埔尾村)人。天顺四年(1460)二甲进士。一生历经英宗、宪宗、孝宗等三朝,人称“三朝元老”;忠职体国,善理财政,被称“经济名臣”。卒赠户部尚书。 为官清正,体恤民情。早年任职翰林时,目睹宪宗宠信奸臣,朝政腐败,不顾杀身之祸,上《太平十策》奏章,建议宪宗“远奸邪,任忠良,兴礼教”。不被采纳,愤然辞官,归隐故里20余年。 乡居期间,兴学劝耕,植树造林,并倡建鹿鸣、步云、登瀛、朝天、卧龙5座桥梁。还提倡崇尚勤俭,革除里役私弊,减轻人民负担,做了不少好事。 明孝宗即位,受旨复出,任经筵同考官。礼部会试,有位同考官,授意郑纪共同偏袒一位国戚子弟,郑纪断然拒绝。后升任浙江按察司副使。任职间,郑纪“提学奖,拔幽滞,杜绝请谒”,还采取“禁浮屠,毁淫祠,役学地”等措施,端正世风。还疏劝孝宗“御经筵,近儒臣,论圣学,以正心为妥”得到采纳。 明初,政府把户籍分为“民户、工户、军户”三种,军户给予田地30亩,父死子继,累代为兵。那时仙游有6500多户,被抽充军役的有1500多户。因虎灾、瘟疫和军役为患,百姓多半死亡,或流落他乡,人口急剧下降,至永乐以后,全县仅剩1400户。政府仍按明初户数清理军户,征收赋税,弄得鸡犬不宁,百姓苦不堪言。郑纪目睹惨状,致书新任闽按察使庞大参,反映仙游军户情况,要求更正名册,意见得到采纳。 郑纪工诗文,其“文类苏老泉,诗亦舂容闲雅”。与陈迁等人一起创办“耆乐会”。著有《东园文集》,收入《四库全书》。 明代户部尚书郑纪,本邑人,为官清正,疾恶如仇,体恤民情,因忠言不被采纳,愤而辞官归里,隐居20多年。晚年虽被起用,但不久又为奸臣排挤回乡。他在家乡兴学劝耕,植树造林,倡修桥梁,崇尚勤俭;特别是他关心民间疾苦,曾上疏朝廷,免除家乡军户役的苛法,减免钱粮,做了不少有益于乡里百姓的好事。这副对联应是郑纪辞官归隐后所作,上联表明宁愿辞谢千钟俸禄,寻求野趣,也不愿与奸邪同流合污;下联借山色湖光,抒发博大胸怀。

知识出处

仙游联册

《仙游联册》

出版者:海峡书局

本文记述了仙游地区的对联及其文化内涵,反映了民间的特别景象和生活状态,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其一,作者在资料收集上费尽心机,上访宿耆,下探坊间,不但广搜,而且细校,完成了本书的地方对联文化掠影和境内名联选萃二大部份。其次,对联展示靠书法来传达,本书重点关照了当代仙游书家对联书法创作的情况。最后,根据仙游古邑民居的特色,其厅堂、大小房等联句内容遵循一定的规矩,又结合现代新居的情况,简明地分门别类地归纳出可资参照的实用联句。书中汇集了许多难能可贵的民间对联素材,是认识仙游乡土人文文化的一座桥梁。

阅读

相关专题

尚书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