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侨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仙游联册》
唯一号: 130630020220003511
人物姓名: 郑侨
人物异名: 字:惠叔;号:回溪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017.pdf
出生年: 宋绍兴十四年(1132)
籍贯: 菜溪岩山脚下(今菜溪乡双桂村)

传略

郑侨,字惠叔,号回溪,生于宋绍兴十四年(1132),家住菜溪岩山脚下(今菜溪乡双桂村)。幼而聪慧,勤奋好学,常与塾师诗联唱和。早春里的一天,其师在午休,突然客至。郑侨泡茶侍候,塾师触景生情,随口出对: 有客登堂,何故惊醒春梦 郑侨联想自己月下读书的情景,随即应对: 无人赏月,满山独享光明 塾师和客人均点头称赞说:“对得极好!意境深远,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秀丽的山川赋予郑侨异常的灵性,几年刻苦攻读终于学业有成。乾道五年(1169)郑侨举进士第一,恰应谶语:“漈坑卿监无人识,云顶峰前出状元。”殿试时,孝宗皇帝亲自出对面试: 蕊蕊黄花,千秋丹桂谁能折 意为月中丹桂,有谁敢折。郑侨联想家乡菜溪岩的美景“三鲤朝天”,当即朗声对曰: 滔滔白浪,万仞龙门我独登 以鲤鱼跃龙门喻意,孝宗皇帝龙颜大悦,当即钦点为状元。 郑侨为官忠直,刚正不阿,孝宗、光宗、宁宗三位皇帝都十分器重他。他一贯坚守法度,竭力维护国家尊严。在南宋朝廷为高宗举行国丧期间,金国派专使前来吊祭。金使傲慢无礼,不遵汉俗,在吊唁期间竟穿吉服。郑侨对此行径难于容忍,奏言孝宗,请加责问。孝宗劝曰:“夷狄,禽兽。何足与争!”郑侨始终坚持维护国家尊严、民族气节,对金国吊祭住的宾馆,迎宾车马的马鞍、车帷褥垫的喜庆颜色一律撤下,均以青色装饰换之,并命令迎宾官员训斥金使的非礼行径,又亲自抄录前朝丧礼典制,义正词严地向金使出示,金国吊祭使不得不为之屈服,唯唯诺诺地表示愿意遵守大宋法度。 淳熙十六年(1189),时任中书舍人的郑侨,奉旨出使金国。到达金国时,金世宗已重病在床,已经不能下床见郑侨使者了。郑侨将进入宫门向金主呈交国书时,金朝宣徽使传言:“金主风寒,未能视朝,令使人就东上阁门进书。”于是,十余名陪同郑侨的金国官员急忙进入东上阁门。此时,郑侨手持国书屹立不动,大声说道:“东上阁门,乃金国臣僚进表章之地。我等非贵国臣子,乃恭持宋朝皇帝国书而来,代表的是泱泱大宋,应当开迎外宾的西阁门进去才对。若由此递进,不若死守,以全职分。”金人知郑侨不可屈服,即密告金主病重,力劝郑侨通融一下。郑侨守志益坚,自早上一直站到中午,手捧国书严守于阁门前,不为动摇。见郑侨如此坚决,宣徽使复来传话,请宋使暂回宾馆。傍晚,金国宣徽使又遣官吏到宾馆。当时,正值郑侨正在挥毫画竹方毕,只见郑侨在画上飞笔草书《咏菜溪翠竹》,画上“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总虚心”几个大字龙飞凤舞,苍劲有力。金国官吏看了心中很不是滋味,恫吓胁迫郑侨说:“皇帝书不进,何以得归?”郑侨愤然掷笔,大义凛然答曰:“大丈夫为国家计,宁折不弯。汝若用强,我微躯且不足顾,何归之云!”金人见软硬兼施,均无奏效,只得将宋使郑侨遣送归国。郑侨于归国途中,闻知金主病死消息,举国皆乱,再也无力侵宋,心下大安。郑侨在异国受到软硬兼施的威胁时坚持民族气节,不辱使命,受到朝廷的赞扬。光宗嘉奖,称赞曰: “卿守节不屈,举措得宜。” 现在菜溪岩下的郑侨祠堂保存一副古联: 出使金邦持劲节 匡扶宋室矢忠贞 本联所承载的就是郑侨出使金国不辱使命的故事。郑侨坚守民族气节,一生忠君爱民,永为后人的楷模。郑侨官至观文殿大学士,逝后被追封为太师、邹国公,谥“忠惠”。

知识出处

仙游联册

《仙游联册》

出版者:海峡书局

本文记述了仙游地区的对联及其文化内涵,反映了民间的特别景象和生活状态,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其一,作者在资料收集上费尽心机,上访宿耆,下探坊间,不但广搜,而且细校,完成了本书的地方对联文化掠影和境内名联选萃二大部份。其次,对联展示靠书法来传达,本书重点关照了当代仙游书家对联书法创作的情况。最后,根据仙游古邑民居的特色,其厅堂、大小房等联句内容遵循一定的规矩,又结合现代新居的情况,简明地分门别类地归纳出可资参照的实用联句。书中汇集了许多难能可贵的民间对联素材,是认识仙游乡土人文文化的一座桥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