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农事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348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事习俗
分类号:
K892.28
页数:
2
页码:
962-9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地方在农事活动中有迎春、祭土地神、祈雨等习俗。
关键词:
莆田县
农事习俗
内容
建国前,莆田地方在农事活动中有迎春、祭土地神、祈雨等习俗。
一、迎春
清代以前府县官每年要举行迎春仪式。“立春”前一天,知府、知县等要穿戴官服,坐露轿,带领皂隶等人,每人手持一束纸花,周游四城门,称为“五马行春”。队伍出东门到阔口村,由一老农牵牛,官员们脱靴下田,知府扶犁,知县播种,表示迎春之诚。礼毕迎泥塑春牛(太岁)入城。沿路各人把盐米、争着撤向春牛,祈愿全年丰收吉利。春牛抬入县衙,供人们祭祀,祈免冲犯。最后把这泥塑抬上城墙,等立春时刻一到,把它推下城外了事。
二、祭土地神
旧时农民认为农田林果收成好坏与土地神有很大关系,因此,农家在年节和收成时,以及初二、十六日,特别是六月初六日“土地公生日”都要办果、酒、香烛“贡银”到田头园头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
三、“祈雨”
建国前,每遇旱年,民间举行“求雨”活动。农民(妇女不能参加)成群结队头顶烈日,身穿孝服,抬出菩萨(多为玄天上帝或黑面的监雷御史张公沿路游行,口唱“乞雨歌”,来到县衙,县官要出来行香。有些神棍多能观察气象,选定可能下雨的日子为“祈雨日”。若真下雨,就可贪天之功为己有,倘不下雨,就说是民心不虔。
四、以节气和农谚指导农事活动
民间在农业生产方面习惯用传统谚语、俗语对照进行农事活动。
“正月栽茄苗,二月栽花苗”,谓茄苗要在正月栽好,迟到二月就有花无实了。
“雷腾惊蛰前,四十日不见天”,“雷腾惊蛰后,无水供翻犁”,谓惊蛰前响雷,雨季必提前,要防阴雨烂秧,惊蛰后雷,此春雨量少,要防旱。
“清明谷雨,不熟也死”,谓大小麦在清明节前,必须及时收割。
“清明节气到,赶种花生、豆”。“清明谷雨间,插秧好时间”。指明种花生、春大豆和插秧季节,不能耽误。
“大暑节气到,赶种九月豆”。“晚稻插秧过立秋,稻禾遇霜难丰收”。指明种秋大豆和插晚稻秧的季节时限。
“九月立冬刚动工,十月立冬满洋空”,谓立冬在农历九月,那时秋收刚开始,倘在农历十月,则那时秋收农事应该结束。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迎春
相关专题
祭土地神
相关专题
“祈雨”
相关专题
以节气和农谚指导农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