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抚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327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抚恤
分类号:
D632.3
页数:
2
页码:
713-714
摘要:
本文介绍了莆田县对烈士和牺牲、病故军人及残废军人的抚恤和定期补助政策。从1950年开始,县人民政府陆续提高抚恤标准,发放抚恤金和残废抚恤金。此外,还对革命根据地的烈属和老红军实行定期定量补助。1990年,全县有定期补助对象2158人,全年发放定期补助款426700元。
关键词:
抚恤
定期补助
烈士
内容
一、烈士和牺牲、病故军人抚恤
1950年,贯彻中央政务院内务部《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县对172名烈士和牺牲、病故军人拨出安葬费2789元,每户发给抚恤粮375公斤,计6.45万公斤。
1953年,改粮食抚恤为抚恤金。国家对烈士家属、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的抚恤标准于1952、1953、1955、1977、1978、1982、1984、1988年陆续进行调整、提高。1964年县人民委员会确认烈属360户1827人,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31户107人,当年,共发抚恤金8.46万元。
1978年,全县有烈士家属390户2242人、牺牲军人家属75人、病故军人家属444人。1990年,全县有烈属和牺牲、病故军人家属538户1318人。按国家各个不同时期抚恤标准,从1978~1990年,全县共发放抚恤金85.04万元。
二、残废抚恤
1949~1990年,全县有伤残革命军人和因公致残工作人员482人。县人民政府按各个时期,各种等级的标准发给残废抚恤金。四十年中共拨出残废抚恤金328.7万元。
1986年,县人民政府为10名家居农村的一等残废军人办理家属子女“农转非”手续,其中符合招工条件的优先给予照顾。
三、定期补助
1953年起,县人民政府对革命烈士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实行定期定量实物补助和临时生活困难补助。对革命根据地的烈属杨三妹等8户,每月共补助210元,其中最高的每月45元,最低的每月20元。
1961~1963年,评定定期定量补助的烈属、老红军16户78人,每月共补助人民币2172元,全县每年共拨出定期补助款26064元。1964年,评定定期补助对象55户77人,共发放定期补助款6444元。
1976年,县重新评定定期定量补助对象93户114人,全年发放定期补助款59040元。1980年,评定定期补助对象660户723人,全年发放定期补助款71004元。1985年,评定定期补助对象1390人,全年发放定期补助款200172元。1990年,全县有定期补助对象2158人,全年发放定期补助款426700万元。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杨三妹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央政务院内务部
相关机构
莆田县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