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章 水电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900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水电建设
分类号:
F426.92
页数:
8
页码:
243-250
摘要:
本章记述了莆田县水电建设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水电站、输变电工程等。
关键词:
水电建设
莆田县
内容
第一节 水电站
一国营水电站
石顶水电站 1960年3月动工,1961年7月竣工发电。电站位于东圳干渠5.3公里处,设节制闸1座2孔,上游附近设进水闸和排水闸各1座,装机容量255千瓦(主机180千瓦,备用机75千瓦),管道采用木管(后改钢筋混凝土管),平屋厂房,尾水流进泗华陂内灌溉。安装1台莆田通用机械厂制造的混流式水轮机为动力,带动发电机组。架设2条线路,1条与莆田电厂联网供电,1条为东圳水电站施工供电线路。当年供电量56.14万千瓦时,1962年达82.48万千瓦时。1963年11月,东圳水电站建成后,改为备用发电厂。1979年初,改装1台4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引用流量扩为2立方米/秒,至1990年止,总计发电量866.55万千瓦时。
东圳水电站 为坝后式电站,1960年3月筹建,1963年11月竣工。工程由省水电厅设计院设计,1、2号发电机组,装机容量3120千瓦,发电专用水量年均6870万立方米。厂房底层为水轮机室,中层安装发电机组等设备,上层为中央控制室。左侧建针阀闸室1座。针阀闸门2孔,专为放水灌溉之用。离渠首300米处,设节制闸。发电站前面建升压站1座,送电到城涵供电所。1980年4月,东圳水电站扩建,安装1台(3号机)装机容量3200千瓦的发电机组,同时扩建升压站,共2台4200千伏安主变压器,以35干伏线路经筱塘变电站并入省电网。
东圳水电站是县内最大的电站,为省重点电站之一,原属福建省水电厅管辖。1966年下放,归莆田县管理。1972年与供电所合并成立县电力总站,1979年独立管理,均属县水电局管辖。东圳水电站从1963年至1990年共发电38736.57万千瓦时,年均发电量699.41万千瓦时。1989年,国家水利电力部授予“优秀电站”称号。
外渡水电站
位于外渡引水渠8公里处,建有平屋厂房1座,渠道上建控制闸1座2孔,进水闸1座单孔,压力管1条,管道纵坡比1∶3。1972年秋动工,1975年7月第一号机组竣工发电。1980年春动工扩建第二号机组,同年6月竣工发电。装机容量共1600千瓦。1989年12月更换机组,1990年3月恢复发电。
外渡水电站现有10千伏供电线路3条;1条送往涵江变电站,与省电网并网,全长7公里,第2条送往白沙镇与南陂电站并网,全长3公里,第3条送往萩芦乡和新县乡部分农村,全长8.2公里;低压线路23.1公里。1975~1990年,总计发电量7951.79万千瓦时,年均发电量496.99万千瓦时。
二、乡镇水电站
1965年起,先后在常大、白沙、庄边、大洋、新县、萩芦、华亭、西天尾、灵川等乡镇,利用水库、山塘、引水工程的水位落差及溪涧径流量的落差,建乡村办水电站。至1990年全县有乡、村集体办水电站84座;装机容量12903千瓦。
院里水电站 位于东圳水库上游院里村,在滚水坝右侧建进水闸,有压力管道1条,长316米,内径0.8米,输水量1.5立方米/秒;钢筋混凝土管1条,长211米,内径0.8米,下分叉管2条,内径各为0.5米,总长100米,有支墩109个,水头落差215米,引用流量1.74立方米/秒,装机容量2×1600千瓦,有发电厂房1座,面积336平方米,升压站1处,主变压器1台4000千伏安,以35千伏安线路输送到东圳水电站17.5公里处,并入莆田电网。常太变电站用1台1800千伏安变压器,降压后输送到各村,1979年3月动工,1984年11月竣工,1985年初发电,总投资268万元。属常太乡管理。1985~1990年总计发电量40850万千瓦时。
第二节 输变电工程
1965年4月,建成涵江变电站,电源取自东圳水电站。供电线路由城涵延伸到西天尾、梧塘、江口等人民公社,至1975年,全县有6千伏线路9条,总长273公里,变压器127台,总容量1.11万千伏安。1977年8月1日,涵江至福清渔溪珠山口35千伏输电线路建成投产,莆田县地方电网纳入省电网。1978年全县有输电线路484公里,变压器222台,容量达19720千伏安,共有9000多用电户。
1979年1月15日,建成省电网筱塘110千伏变电站,向县内送电,网络扩展到渠桥乡、黄石镇,1980~1986年,笏石、埭头35千伏变电站建成后,电网覆盖到笏石、东峤、头、平海等、乡镇。
1987年,建成忠门西埔35千伏变电站,并通过海底电缆向湄洲岛供电。1990年,从埭头变电站通过海底电缆联接南日变电站向南日岛供电。是年,沿海供电网络基本形成,全县有35千伏变电站5处7台,计27050千伏安,供电线路117.2公里,10千伏线路1085.9公里,0.4千伏线路1646公里,配电变压器1268台,总容量130573千伏安,电网覆盖一县(莆田县)二区(城厢区、涵江区),供电村达471个,占一县二区村总数的96.3%,用电户254667户,占总户数的96.1%。
一、涵江变电站
该站1964年11月动工,1965年1月竣工,同年4月供电,东圳~涵江35千伏输电线路10.2公里,35/10千伏1800千伏安主变1台,10千伏输电线路4.295公里。1977年增设1台3200千伏安主变,与福清珠山口联网,1979年9月,与筱塘变电所联接,更换1台主变1800千伏安为3150千伏安,扩建变电室,10千伏母线改为单母线分段结线,7条电缆式出线与736电台、涵东、涵西、梧塘、外渡、江口赤港等地供电。1985年增设无功补偿,总容量为1296千瓦,1988年1月扩建2台6300千伏安主变,并采用有载调压提高了供电质量。
二、笏石变电站
1980年6月建成,安装1台1800千伏安主变。1984年7月变电站扩建,安装1台3150千伏安主变。10千伏馈线6条,分别送灵川、东庄、笏石、忠门、东峤、北高等乡镇。1988年,又扩建1台3150千伏安主变,容量达6300千伏安。1990年6月24日,变电站改为开关站由笏石220千伏变电所供电。
三、秀屿变电站
1984年10月动工,安装1台1800千伏安主变,1985年3月竣工后,由莆田供电局接管。
四、埭头变电站
1985年5月动工,1986年4月竣工,主变容量2×2500千伏安,10千伏馈线3条,分别送达埭头、平海、东峤等3个乡镇。1989年11月,铺设埭头至黄瓜岛海底电缆3.48公里,向黄瓜岛供电。1990年初主变更换为3150千伏安,同年9月,铺设埭头石城至南日长9.0公里海底电缆,向南日岛供电。
五、西埔变电站
西埔变电站,容量2×2500千伏安,有三条(忠门、文甲、湄洲)10干伏馈线,架空出线。由忠门10千伏馈线,至山柄5公里处,从山柄至东蔡铺设1条海底电缆线长3.4公里,经湄洲开关站向全岛供电。
六、南日变电站
南日35千伏变电站,容量为1×2500千伏安,在岛上架设1条35千伏线路,长3.83公里;1条10千伏线路,长33公里,向全岛供电。1988年4月动工,1990年9月竣工。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