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采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88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采运
分类号:
F326.2
页数:
1
页码:
219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莆田县在木材采运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关键词:
林业经济
木材采运
莆田县
内容
一、采伐
清代及其以前,莆田县木材采伐数量无考。民国时期,年产木材0.8~1.2万立方米。
建国后,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木材生产实行计划采伐。1950年生产木材0.3446万立方米。1951~1957年,年产木材0.7~1.4万立方米;1958年,年产木材1.7488万立方米,1959年,年产木材1.8209万立方米;1960年生产木材1.8974万立方米;1958~1960年是建国后莆田生产木材最多的年份。1961~1965年,年产木材0.3~1.2万立方米。“文化大革命”期间,林木采伐制度遭受破坏,乱砍滥伐成风,木材年产量无法统计。1979~1983年,年产木材70~800立方米。1984年以后木材可伐量很少。1949~1983年全县共生产木材19.3371万立方米,1952~1983年供销系统收购小农具材、杂木棍折合材积142.9250万立方米,合计生产木材162.1621万立方米。
采伐工具,建国前,县内采用斧头或锯伐木,柴刀砍竹。建国后,采伐工具除刀、斧、锯外,还有电锯(多用于木材加工)。
二、运输
建国前,木材运输以肩扛或推拉滑到溪旁集材地,再靠水运或直接肩扛至木材市场。
建国初期,木材运输仍靠人工搬运。1958年起,莆田山区通了公路,木材运输除水运外,主要靠汽车、拖拉机运输。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