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饲养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86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饲养管理
分类号: F326.3
页数: 3
页码: 196-198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莆田县的畜牧业发展情况,包括猪、牛、羊、禽、兔等动物的饲养、管理、发展历程和现状等。
关键词: 畜牧业 饲养管理 莆田县

内容

一、猪
  建国前,农民家庭个体饲养,自行管理,规模小,发展缓慢。建国后,个体饲养户逐年增多。1957年底,大洋、前沁、九华农场和龙桥畜牧场先后办起养猪场,集体饲养。1958年,个体饲养的猪折价归公,大部分生产大队都办起集体养猪场,搞养猪“集体化”,但多数养猪场管理不善。翌年体制调整,大部分生产大队将集体饲养的猪分还社员家庭饲养。1959年10月,兴办“千猪场”、“万猪场”。但饲养管理跟不上,加上粮食紧张,生猪存栏数大幅度下降,1961年,全县存栏91810头,比1949年178651头下降48.61%。
  1975年,贯彻执行“积极发展集体养猪,继续鼓励社员养猪”的方针,再次兴办集体养猪场,1977年底,共办社队集体猪场1091个,存栏29.87万头。
  1978年后,坚持“国营、集体、个人一齐上,以私养为主”的方针,鼓励扶持专业户、重点户和各种形式的联合体饲养业。1982年,“两户一体”(专业户、重点户、联合体)达5072个,当年存栏36.42万头。实行科学养猪,改喂单一饲料为混、配合饲料,改稀熟喂为鲜稠喂。并推广饲料添加剂,提高饲料效益,缩短饲养期。
  1988年,莆田县被列为全省十个城市副食品生产供应基地县之一,至1990年,县办42个副食品生产基地场,年出栏商品猪23127头。
  二、牛
  1958年以前,耕牛、乳牛均为农民家庭私养,各自管理。饲养方式为农闲时以白天放牧为主,至傍晚时以青饲料团用手塞进牛口,迫其吞服,让牛夜间反刍或在牛栏挂上早稻干草让牛夜间吞食。农忙役用时以喂养精、青饲料为主,多在役使前以大麦或大米浆液渗上少量米酒用竹管(俗称“牛灌管”)手执“牛鼻龙”灌服。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农民家庭所养的牛全部折价归公,创办大队集体养牛场,由于饲养管理不善,养牛头数逐年减少。1962年末,全县存栏29692头,比1958年的40805头下降27.23%。次年后,养牛体制下放到生产队,实行队有户养,队派专人管理的生产责任制,牛群得到恢复与发展。1964年,全县存栏2.98万头。
  1965年,又强调办大队集体养牛场。次年,因饲养、管理不善等原因,又下放为队有户养。1966年,全县养牛3.18万头。1978年,鼓励和支持社员家庭养牛,有的实行队有户养,固定社员饲养和使役,并规定按牛增减膘实行奖惩;有的实行保本保值、归户饲养,规定耕牛按膘情、年龄逐头折价,三年后耕牛重新折价,差价全奖全赔,繁殖小牛归养牛户所有等管理办法。杂种奶牛也实行队有户养,实行定饲养工分报酬、定饲料(草)供应、定牛的使役工分、定交肥报酬、定配种费和饲料价格,定上缴利润及执行繁殖小牛奖励的政策。1981年,全县存栏3.31万头。
  1982年后,集体养牛全面实行折价归户饲养,鼓励和支持专业户和经济联合体养牛,促进养牛业生产的发展。、如大洋乡琼峰村农民喻淡元户养黄牛18头,江口镇大东村农民陈金模户养奶牛11头,石东村黄文同等5位复退军人集资合股创办养奶牛31头的石东奶牛场等。1985年,全县存栏3.44万头,1990年发展达4.11万头。其中黄牛3.57万头、水牛0.25万头、奶牛0.29万头。
  三、羊
  长期以来,农民习惯于利用甘薯藤、花生藤、豆秆等农副产品喂饲羊,在零星草地、山坡地及海滩地草原放牧羊。长成后或出售或逢年过节自宰,集体养羊极少。
  1978年后,涌现出养羊100头以上的专业户、养羊200多头的养羊场,促进养羊业的发展。1990年羊存栏数10.09万头。四、禽
  建国前,皆由家禽家庭小群饲养。建国后,国营农场、畜牧场创办起养禽场,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家庭饲养的体制。
  1978年后,养禽业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处在湄洲、平海、兴化三大海湾沿岸的乡镇农民,发挥滩涂资源优势,兴办水鸭场,由户养100只左右,增至1000只以上。同时,不断涌现户养上千、上万只的白绒乌骨鸡、白番鸭及肉鸡的养禽专业户,并推广配合料、颗粒料及饲料添加剂,实行科学养禽。1989年,县建立九华父母代种鸡场,饲养国外引进优良父母代肉用种鸡红波罗2300只,新安康红4000只,年向社会提供商品鸡苗40万羽。1990年,全县养禽专业户达3682户,存栏122万6千多只。县办42个副食生产基地,年产商品鸡4万多只,鲜蛋200吨。
  五、兔
  兔的饲养管理粗放,农户多把免养于小土屋内,让其在地上打洞穴居或以竹笼圈养。1960年后,从外地引进长毛兔,县九华农场、龙桥畜牧场及部分公社大队先后都办起集体养兔场。1965年养兔2.75万只。
  1978年以后,涌现出一批饲养长毛兔的专业户、专业场,但由于受国际兔毛市场需求的影响,养兔业经受过几次较大的挫折。80年代后期,仅在农户中小群饲养。1990年,全县养兔1.82万只。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