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植物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85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植物保护
分类号:
S43
页数:
3
页码:
190-192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农作物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文章列举了稻类、麦类、薯类、果类等农作物的常见病虫害,并介绍了建国前后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农业经济
植物保护
莆田县
内容
一、主要病虫害
(一)稻类
稻瘟病,危害早稻、晚稻,发病程度因地域品种而异,一般山区比平原、沿海严重。一个当家品种,种植年限长了,抗性衰退就容易发病。如“红410”70年代初引进时,表现抗病力强,到70年代末开始发病,故被淘汰。1983年全县有15个公社81个大队,以红系品种为主的早稻发生叶瘟病7.9万亩。
纹枯病,是全县普发性、重发性病害。早稻以梅雨季节为流行期。1985年全县发病15万亩;晚稻在台风雷雨季节容易蔓延,1984年全县发病10万亩。
白叶枯病 晚稻遇到台风暴雨时局部发病。1985年9月下旬,山区社队发病计0.5万亩,1985年9月下旬,全县发病5万亩。
细菌性条斑病80年代病菌随杂交稻种子的引进由外地传入,1985年初发,其后常年发病0.76~1.95万亩。1990年晚季全县有17个乡镇不同程度发病,面积达3.56万亩。
螟虫 水稻螟虫有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三种,以三化螟发生最为普遍。螟虫往往造成白穗。1963年全县大面积发生时平均早稻白穗率2.3%,晚稻白穗率4.6%。1974年全县早稻平均白穗率2%,晚稻白穗率1.4%,1978年后发生率减少,1988年有所回升,1989年晚稻平均白穂2.46%,个别乡镇达5%以上。1990年全县晚稻平均白穗率0.129%。
稻飞虱 60年代后,由于使用有机含氮农药,致使稻飞虱成为水稻的主要害虫。1977年晚稻发生面积20万亩,塌圈面积500亩;1983年发生23万亩,塌圈面积180亩;1987年发生15万亩,塌圈面积10亩。
水稻病虫害还有:稻胡麻斑病、稻曲病、赤枯病、黄矮病、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稻叶蝉、稻象甲、稻负泥虫等。
麦类 麦类病虫害有小麦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粘虫等。
薯类 薯类病虫害有甘薯瘟、甘薯丛枝病、蔓割病、甘薯小象鼻虫、卷叶虫、旋花天蛾等。
果类 果类病虫害,龙眼有鬼帚病、荔枝蝽蟓、果蛀虫、金龟子、白蚂蚁、天牛等。荔枝有荔枝蝽蟓、果蛀虫、荔枝瘿螨、木蠹蛾、果实疫病等。其中荔枝蝽蟓曾严重危害荔枝、龙眼的生产。50年代,通过防治一度几乎绝迹,70年代后,数量又明显增多。据1989年调查,发生4.5万亩,防治面达10~11.5万亩次。1990年利用生物防治,取得很好效果。枇杷有:批杷瘤蛾、枇杷舟蛾、天牛等。
二、病虫害防治
建国前,农村缺乏科技知识,防治病虫害主要依靠人工捕捉虫体、采集卵块、点灯诱蛾、选用抗病抗虫品种等。少数地方亦利用草木灰、石灰撒施或泡水浇泼,有的用烟草叶、茎、秆插蔸,或用大蒜、茶籽饼、苦蓼草等土农药的浸出液浇泼。
建国后,随着农业科技的推广、化学农药的应用,防治病虫害实施“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
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 1953年,开展病虫测报工作。1962年,建立县病虫测报站,并且在黄石、涵江、笏石、新县建立测报点,1979年增设白沙测报点。1987年在北高建立以甘薯小蟓虫为主的测报点。1989年6月建立县植保检疫站,配备植保干部5名,开展检疫工作,防止病、虫害的传播。病虫测报站(点)采用具体剥查和普查相结合的办法,预测病虫发生情况,并编印《病虫情报》,预告虫情和防治办法,发至各乡镇和生产单位,以便及时采用防治措施。
消灭病虫源 清洁田园,清除烧毁杂草、稻草;挖毁稻根均为清除病虫源的有效措施。自1951年起,每年都发动群众挖掘并烧毁稻根;还用石灰水、西力生(或赛力散)水溶液浸种,进行种子消毒;提倡水旱轮作以破坏病虫生存条件。
农业防治 主要选用健壮、无病虫种(苗)和抗病虫品种,并进行优化配方肥料、科学管水、适时搁田和合理密植。
人工防治 50年代初曾发动群众点灯诱蛾、人工捕捉虫体、采集卵块、拔除病株。1958年共发动78万人次,早季点灯诱蛾80万盏次,晚季采集蛹块1200.6万块。
生物防治 70年代初,以人工饲养青蛙、寄生蜂防治农作物虫害,80年代起,挂放平腹小蜂防治果树蝽蟓,取得明显效果。
药物防治选用对口高效低毒农药适时防治。防治病害的农药:西力生、赛力散、稻瘟净、异稻瘟净、克瘟散、富士1号、春雷霉素、稻脚青、粉锈宁、井岗霉素、多菌灵、托布津、波尔多液、代森胺、代森锌。防治虫害农药;六六六、滴滴涕、一六〇五、敌百虫、敌敌畏、乐果、甲胺磷、杀虫脒、杀虫双、叶蝉散、杀灭菊脂、水胺硫磷、喹硫磷、杀虫死、呋喃丹、毒杀酚、辛硫磷、三氯杀螨醇、石硫合剂。
除草灭鼠 除了用传统的灭鼠夹、铁制捕鼠笼灭鼠外,还用磷化锌、砒霜(砷)灭鼠灵等化学药物。1987年,开展2次全县性灭鼠运动,共用去灭鼠灵80吨,灭鼠15万多只,获得省、市嘉奖。清除田(园)间杂草,除用人工锄、拔草外,亦使用除草醚、二甲四氯、扑草净、丁草胺、草甘磷、录麦隆等化学除草剂。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莆田县稻瘟病
相关专题
莆田县纹枯病
相关专题
莆田县白叶枯病
相关专题
莆田县细菌性条斑病
相关专题
莆田县螟虫
相关专题
莆田县稻飞虱
相关专题
莆田县麦类病虫害
相关专题
莆田县薯类病虫害
相关专题
莆田县果类病虫害
相关专题
莆田县开展病虫害预测...
相关专题
莆田县消灭病虫源情况
相关专题
莆田县农业防治病虫害...
相关专题
莆田县人工防治病虫害...
相关专题
莆田县生物防治病虫害...
相关专题
莆田县药物防治病虫害...
相关专题
莆田县除草灭鼠情况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