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章 农田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850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农田建设
分类号:
F326.1
页数:
4
页码:
183-186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莆田县的围垦开荒、综合治理方面的发展历程和成果。其中包括了不同时期的垦荒造田、平整耕地、改良土壤、中低产田改造、旱地生态农业示范等具体内容。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农田建设
莆田县
内容
第一节 围垦开荒
唐元和八年(813),福建观察使裴次元带领民众在红泉界(今黄石附近)筑堰储水,垦田322顷。宋熙宁八年(1075),木兰陂建成后,废“五塘”(横塘、新塘、陈塘、许塘、唐坑塘)为田。塍海而耕,南洋面积不断扩大。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开垦海滨新涌由地29顷25.015亩,康熙四十年开垦海荡田地5顷47.272亩。清光绪十年(1884),巡道刘倬云派兵开垦木兰溪冲积地,造田497亩。光绪十六年,城郊农民垦海滩地600亩。
建国后,莆田县人民政府重视垦荒造田工作。1955年,组织梧塘、集奎、望江、阔口、西天尾、黄石、渠桥、江口等平原8个区农业社社员1万余人,到庄边、新县两个区垦荒造田4万多亩,1956年,新造田产粮2130吨。1958年5月至1960年1月,相继成立国营前沁农场和赤港华侨农场,围垦海滩、利用废盐坎,面积8700亩,其中耕地5769亩。
1972年10月至1976年6月,全县共开荒、围垦、造田5.08万余亩。其中:胜利围垦工程(在东庄乡灵川镇之间,1973年8月建成)和西埔围垦(1976年6月建成)工程相继竣工,共围垦海滩地3.08万亩。1977年8月,后海围垦动工,围垦面积3.03万亩,1980年11月20日,堵口合拢,因截流堤沉陷而决口,1990年5月21日工程续建。1989年围垦7处,面积4772亩,开荒16处,面积14928亩,其中耕地4986亩。1990年围垦6处,面积2356亩。
1980~1990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全县每年垦荒种果,计建标准果园面积10.5万亩,果树现已大部挂果投产。
第二节 综合治理
一、平整耕地
1956年农业合作化以后,开始大规模平整耕地。1960年,开展以平整耕地、治水改土、修机耕路、造防护林为中心的园田化建设。建成丰山、西庄、埭里、洋尾、吴江、渚林、温东等10多个园田化高产队,推动全县的园田化建设。1960~1990年,全县共平整耕地20万亩。
二、改良土壤
建国前,主要靠施用农家肥,实行粮肥间作和掺客土或掺沙子来改良土壤,多按户在小范围内各自进行。
建国初期仍沿用传统的办法改良土壤。1958年,山区推广“三改”(改造烂泥田、冷水田、串灌田),平原开展挖沟排渍。沿海、半山区推广客土深翻和农地改水田。至1959年,全县共改造耕地7.4万亩。
1958~1960年,全县开展第一次土壤普查,进行土壤分类和命名。之后,各地根据土壤情况进行改良。1979~1980年,全县开展第二次土壤普查,查清全县土壤资源和各种土壤分布情况。1980年开始,推行因土改良、测土定产、科学施肥、治水改土、培育高产土体,调整作物品种,进行合理轮作。1981年,全县改良土壤面积达44.9万亩。
三、中低产田改造
全县中低产田(年亩产低于850公斤)面积45.4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1985年,在白沙镇进行中低产田改造试点后,逐渐在全县实施因土改良、配方施肥、推广良种、调整布局、改进耕作、模式栽培、种养绿肥等技术措施,以和开沟排渍、改水提高温度、砌堤防漏、客土掺沙等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至1990年累计改造中低产田13.7万亩,产量普遍提高。其中的17690亩,年亩产由576.7公斤增至850公斤以上,上升为高产田。
四、旱地生态农业示范
全县旱地面积239841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4.47%。1989年,福建省科委在忠门镇建立旱地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由省农业厅、福建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县农业局等单位协作,共投资468.33万元,采用优良种苗和先进施肥技术,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种植业生产布局,治理水土流失,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开展农村生活能源,发展畜牧业、林业、水产、水果等措施,建立起一个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农业与工业协调发展的大农业生产体系,实现最佳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保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经过示范,1990年达到指标:森林覆盖率由2.8%提高到7.5%;轻度水土流失治理率100%,强度水土流失治理率50%;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3%;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18公斤;人均年收入增加245元;粮食亩产增加19.5公斤;农、林、牧、副、渔五业产值比例由30.80.36∶25.65∶23.77∶10.42调整为31.4∶0.5∶30.3∶15.1∶22.7;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产值比例由76.7∶23.3调整为63∶37;复种指数由255.3%提高为258.6%;农业总产值增加1232.06万元;科技投入在新增产值中所占比重为86.7%。
1990年7月1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京代表汉斯·达尔、省科委主任吴城等一行,特来考察旱地生态农业示范。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