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土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79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土壤
分类号: S155
页数: 4
页码: 115-118
摘要: 本节介绍了莆田县的土壤类型和分布情况。文章详细描述了黄壤、黄红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暗红壤、粗骨性红壤、酸性紫色土、风沙土、海滨盐土等土壤的分布、
关键词: 土壤 类型 莆田县

内容

根据第二次全县土壤普查(1979年9月至1981年6月),全县土壤类型分为8个土类,20个亚类,40个土属,47个土种。其中,自然土壤分为9个亚类,20个土属,耕作土壤分为10个亚类,20个土属,47个土种。
  全县土壤有: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紫色土,冲积土,滨海风沙土,盐土,水稻土共8个土类。
  按照自然土壤分为黄壤、黄红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暗红壤、粗骨性红壤、酸性紫色土、风沙土、海滨盐土共9个亚类。
  一、黄壤
  主要分布于县境北部中山地带,海拔在700米以上,面积11.9万亩。土层全剖面为黄色。酸碱度4.9。土壤厚度为50~100厘米,腐殖质层厚5~15厘米,有机质含量8.9%,速效氮30波比度,速效磷1.3波比度,速效钾370波比度,质地粘壤~粘土,紧实,结构块状,肥力条件较好。
  二、黄红壤
  主要分布县境北部中山地带,海拔高度在600米以上,面积18.8万亩。土壤全剖面为黄红色,质地粘土~粘壤,块状结构,沉积层有网纹层,土层厚度80厘米以上,腐殖质层厚20~35厘米,有机质含量7.9%,速效氮11波比度,速效磷3.4波比度,速效钾255波比度,酸碱度5.2,水肥条件优越。
  三、红壤
  分布于中部低山丘陵地,海拔高度在500~600米之间,面积11.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31.6%。土壤全剖面为红色或浅红色,酸碱度5.3。土层厚度为80~200厘米,典型红壤厚度可达十几米以上,腐殖质层厚度5~15厘米,有机质含量2.5%,速效氮8波比度,速效磷1.3波比度,速效钾105波比度,质地粘壤~粘土,紧实,块状结构,湿度较低,肥力条件较差。四、砖红壤性红壤
  分布于沿海低丘台地,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面积25.8万亩。土壤全剖面深红色,酸碱度5.5。土层厚度为100厘米,腐殖质层厚度5~10厘米,有机质含量1%,速效氮8波比度,速效磷3波比度,速效钾185波比度。质地粘土,块状结构,沉积层中有铁锈斑存在,肥力条件中等。
  五、暗红壤
  暗红壤亦称砖红壤或棕红壤。主要分布县境北部中山地带,地处山脚,山洼部位,地势隐蔽,海拔高度300米,面积2.6万亩。土壤全剖面为暗红色或棕红色,酸碱度5.2。土层厚度80~150厘米,腐殖质层厚度30~50厘米,有机质含量3.4%,速效氮11波比度,速效磷0.3波比度,速效钾103波比度。质地壤土~粘壤,疏松,小块状结构,土壤湿润,水肥条件优越。
  六、粗骨性红壤
  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低丘台地和中部低山顶部陡坡一带,面积17.1万亩。成土阶段较年轻,土壤全剖面为浅红色,酸碱度5.6。土层厚度30~50厘米,含大量粗砂石砾碎块,腐殖质层厚1~5厘米。有机质含量1.7%,速效氮11波比度,速效磷2波比度,速效钾103波比度。质地为砂质或石质壤土,紧实,块状结构,土壤极干燥,瘠薄,水肥条件极差。
  七、酸性紫色土
  主要分布县境北部部分低山地带,土壤全剖面为紫色,酸碱度4.8。土层厚度80~120厘米,腐殖质层厚10~20厘米。有机质含量3.7%,速效氮14波比度,速效磷3波比度,速效钾110波比度,含有大量岩石碎块和石英、长石、云母等原生矿物。质地粘壤~粘土,疏松,小块状结构,肥力较高。
  八、风沙土
  分布仅在海岸边线一带,海拔在15米以下,面积4.5万亩。土壤全剖面有单层细沙,也有表沙底泥两层结构,微碱反应,酸碱度7.3,腐殖质含量0.4%,速效氮4波比度,速效磷4.9波比度,速效钾70波比度,缺乏保水保肥能力,水肥条件极差。泥沙两层结构,水肥条件稍好。
  九、海滨盐土
  主要分布于沿海围垦地,海拔近于海平面,面积5.4万亩。由于长期受海水侵蚀,土壤含盐量高,含盐量为0.6~2.2%,微碱性反应,酸碱度7.8。全剖面为灰色,土层厚度达数米,有机质含量0.8%,速效氮8波比度,速效磷7.1波比度,速效钾535波比度。质地为粘壤~粘土,柱状结构,土壤肥力条件差。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