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道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73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道教
分类号: B95
页数: 2
摘要: 本文介绍了莆田县道教的历史沿革、主要道观和城隍庙。
关键词: 城厢区 宗教 道教

内容

唐贞观二年(628年),莆田始有道教,并建有道观。清代前、官设道教司,选有真修的道士充任,管理道教事务。后逐渐衰落,只有少数正一派道士专为施主做道场谋生。民国时,建有神社,但无常住道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道教活动逐渐减少,境内各里社相继毁废。80年代始,落实宗教政策,信仰自由,各里社群众先后自发复建或重修神宫社庙,尊其教祖,但从事活动的有些不是正统正一派道士,无常住主持。
  元妙观在英龙居委会北河边路。宋兴化军城于此开东北门,因名宁真门,城外濠桥亦名观桥。观创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俗称旧观。宋名天庆观,元改玄妙观,清讳康熙御名改今名。历代修建规模宏大,进山门以主殿三清殿为中轴线五殿,横线亦五殿。50年代后废,建筑物被拆改,今只存山门、三清殿、东岳殿、西岳殿古建原构。三清殿梁架上有“宋大中祥符八年重修”墨书题记。当心间保存宋代(营造法式》原样,今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还有宋徽宗御书《神霄玉清万寿宫碑》,为全国至今保存完整的孤本。
  兴化府城隍庙在庙前路。明洪武三年(1370年)迁建城隍庙于此,弘治二年(1489年)扩建,嘉靖、隆庆、万历、崇祯间续有修建。原占地18亩,大片建筑群。50年代废,改作他用,今存大殿和仪门、后殿原建筑等。住持道士,原继承明代设于万寿宫(原在城北、民国废毁)的道纪司(管理道士的府一级机构)衣钵,后来渐衰。正一道士(莆田原无全真道士)都是在家的,只于农历五月二十三日十方会庆祝城隍神寿时全镜道士才集中府城隍庙举行盛大道场。城隍神诞是农历五月十九日,香火最盛。城隍庙每年还于清明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请城隍像到北门外厉坛,监祭孤魂。凌云别殿在石室岩,礼玉皇上帝。北极殿一名真武坛,在胜利路,祀真武。
  莆田县城隍庙在今市政府内,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建。今废,只存一座大殿。
  浙江城隍庙原在南门外大路侧。传说宋末少帝过莆,当地人于此拾到一个浙江城隍神木主,因建庙祀之,以寄托忠于故国之思。今公路拓宽,迁建于凤凰山公园南侧古庵山前。
  南关五帝庙在原南门外,祀五帝。
  北门五帝庙在原拱辰门外,祀五帝。
  瑞云祖庙在头亭,明建,祀戏神田公元帅。
  喜雨宫在英龙居委会,祀张公圣君。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元妙观
相关作品
兴化府城隍庙
相关作品
凌云别殿
相关作品
北极殿
相关作品
莆田县城隍庙
相关作品
浙江城隍庙
相关作品
南关五帝庙
相关作品
北门五帝庙
相关作品
瑞云祖庙
相关作品
喜雨宫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