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社会救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49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社会救济
分类号:
D632.1
页数:
2
摘要:
本节记述了莆田县人民政府开展五保户救济试点,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五保户供养由社、队和人民政府共同承担。同时,对老区困难户、军烈属发放救济粮、款、棉衣,对退职职工给予定期生活补助费。至1994年,全区共有五保户53户、69人,退职职工每人月均补助71元。
关键词:
城厢区
民政工作
社会救济
内容
一、五保户救济
1964年8月,莆田县人民政府在城关区下辖的泗华公社拱辰大队开展“五保”(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供养试点,全大队评定“五保”对象10户、17人。每人每月供应粮食15公斤、生活费5元,大队每年支付“五保”粮3060公斤、“五保”生活费1020元。此后,“五保”户供养工作主要由社、队负担。1980年后,农村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五保”户供养由社、队和人民政府共同承担。1989年起,实行由乡统筹供养,建立每人每月口粮定量供应卡,每年由乡、村医疗站给予体检一次,实行免费医疗。
至1994年,全区共有“五保”户53户、69人,其中城市10户、10人,每人每月100元,由国家发给;农村43户、59人,每人每年500元,由乡人民政府统筹发给。
二、老区困难户、军烈属救济
1950~1953年,县人民政府给老区生产、生活困难户发放救济粮、款、棉衣。1957年后,人民政府每年都给老区重点困难户发放救济款。1992年起,区政府给区内“五老”(老红军、老游击队员、老地下交通员、老接头户、老地下党员)人员23人定期发放补助款。
三、退职职工补助
1980年始,区人民政府按照政策规定,对境内17位精减退职职工给予定期生活补助费(按原工资的40%发放)。至1994年,城市精减退职职工每人月均补助71元,农村补助55元。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