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蔗区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仙游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0754
颗粒名称: 第三章 蔗区建设
分类号: F427.57
页数: 4
页码: 217-2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仙游县在1955年开始兴建四家机械化制糖厂,其中包括仙游糖厂、度峰糖厂、枫亭糖厂和园庄糖厂。这些糖厂的建设促进了蔗糖生产的发展,并形成了一个完善的运输网络,包括窄轨铁路和道路桥梁。仙游糖厂是第一个重点建设项目,投资1517万元,拥有多个生产车间和附属设施。度峰糖厂和枫亭糖厂也经历了扩建和改造,成为中型糖厂。园庄糖厂建于1957年,进行了多次改造。这些糖厂还设立了收购站,方便甘蔗和农副产品的运输。整体而言,仙游县的蔗糖产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推动。
关键词: 仙游县 蔗糖 蔗区建设

内容

仙游县蔗区建设,从1955年开始,兴建4家机械化制糖厂,并根据糖厂布局,相继进行铁路、道路、桥梁建设,形成四通八达的运蔗交通网络,有利于蔗糖生产的发展。
  第一节 糖厂
  仙游糖厂 位于鲤城镇木兰街,占地696702平方米,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6年5月29日破土动工,1957年12月16日竣工投产,总投资1517万元。原设计生产能力日榨甘蔗1200吨,后扩建至日榨5000吨。1992年底,有职工187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33人(高、中级职称93人)。全厂设农运、压榨、动力、制炼、酒精、溶剂等6个车间、1个汽车队和21个处室。还有机械分厂、开发公司、劳动服务公司和1个农场及家属加工厂等。拥有固定资产原值9907.67万元。1985~1966年榨季,产糖6.3万多吨,产值7000万元。每年还生产酒精3000多吨,丙酮丁醇700吨和冰糖500吨左右,上缴税利2000多万元,为全国七大糖厂之一。至1992年,经历35个榨季,共创产值12亿多元。上缴税利6.1亿多元,其中税金4.3亿元,利润1.8亿元。上缴税利为固定资产投资的10倍以上。1988年1月,动工兴建1.2万千瓦热电站,1992年12月建成投产,投资3303万元。蔗场桥吊设施投资706万元。全厂蔗区建有甘蔗运输窄轨铁路5条,计长56.8公里,配备13部机车头,516个车卡。历年支持蔗区乡镇修建桥梁、道路累计投资423万元,乡村道路配套设施投资152万元。制糖生产流水线有2条,锅炉供气能力137吨/时,透平、柴油、蒸汽等发电设备8台,功率8500干瓦,全年发电1140万千瓦时,供水能力3500吨/时。还有印刷厂、轧钢以及各种机械维修、加工设备等。糖蜜采用连续发酵新工艺后,酒精质量稳定提高,产量居全省首位。1979年,蜚山牌三级酒精在全省同行业第一家被评为省优产品。1980年,还创办“莆田地区技工学校第一分校”,办学以来,计培养技工人员755人。1979~1991年,该厂先后派出34批、193名工程技术人员赴塞拉利昂共和国援助甘蔗糖厂兴建和制糖生产,为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作出贡献。
  度峰糖厂 位于度尾镇潭边村,木兰溪上游。1955年8月动工兴建,1959年技改扩建。全厂占地面积10.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生产能力为日榨甘蔗1500吨,日产酒精4吨和机制纸3.5吨。拥有主要生产设备417台(套),计量器具1520台(套),动力机械总容量8166千瓦,固定资产原值1742.4万元。现有职工646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118人(有高中级职称32人)。设农务、压榨、制炼、动力、机修、酒精、造纸和矿泉水等8个生产车间,12个科室,2个集体厂,1个劳动服务公司和1所厂办小学,还建起5个综合利用和其它产品的小厂。主要副产品有酒精、纸、蔗蜡、活性炭、食用糖浆、麻袋、砖瓦和竹器等。同时,企业改名为“仙游建新糖业综合企业公司”。1965年后,恢复原名“地方国营度峰糖厂”,几个分厂也随即停产、撤并。1969年12月,原福州军区、省革委会决定将该厂建制为“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十一团一营”。1973年1月,划归莆田地区管辖,易名为“莆田地区度峰糖厂”。1977年以后,再次进行挖潜改造,新建透平发电机2台,2250千瓦,日榨蔗量提高到1600吨。1983年,莆田建市,更名为福建省度峰糖厂。从1978~1987年之间共10个榨季共榨蔗150万吨,产糖16.7万吨,占建厂以来36个榨季的50%以上。到1991~1992年榨季,累计创税利1.5亿元。1982年以来,通过企业整顿,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推行承包责任制,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1983年,主要产品“玉峰牌”一级白砂糖有5项质量指标达到国际标准,被评为至今仍一直保持的省优产品和国家部优产品称号,被评为省优产品的还有“玉蜂牌”三级酒精。1984和1985两个年度工业总产值、蔗糖税利、上缴税利增长率实现“两位数、三同步”。198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986.61万元,利税626.2万元,为增加社会财富作出成绩,被省人民政府授予“企业管理优秀单位”称号,1979~1992年,先后选派各类技术人员8批、27人赴塞拉利昂共和国甘蔗糖联工作,援助发展蔗糖生产。
  枫亭糖厂 建于1959年8月,11月投产。它位于枫亭镇东宅村,枫慈溪畔。原是设备简陋、用煤气机拖动压榨机、日榨甘蔗100吨的小型机制糖厂。建厂初期,只有固定职工30多人,固定资产24万元。经历20个榨季的不断扩建、挖潜、技改和体制改革,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全厂分压榨、动力、制炼、机修等4个车间和1个机械化蔗场;设有农务、生技、质管、人秘、保卫、计财、供销、行政等12个科室以及制氧厂、电器厂、高岭土和贸易服务公司等附属单位。1979年,新建透平发电机2台、1500千瓦。1979~1980年榨季,开始改生产粉糖为白砂糖,成为日榨甘蔗1000吨的中型糖厂。1988年7月,升格为县属科局级管理企业。现占地面积4.9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47万平方米,其中福利设施8600平方米。职工总数376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18人)。1991年底,拥有固定资产原值987.31万元。33个榨季共产糖16.5万吨,创税利4630.82万元,为固定资产原值的4.7倍。有20个榨季生产粉糖,产糖率达13%以上,其中,有10个榨季平均产糖率在14%以上。1976~1977年榨季,产糖率高达14.98%,创全省最好水平。1965年,首创蔗汁直接火蒸发罐生产粉糖成功,得到中央、省领导的表扬和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国机制粉糖厂推广应用。蔗区原来为1个公社15个大队,1980年后,发展为2个镇(枫亭、郊尾)33个村,有3条运蔗主干道,全长计13.4公里。农务应用微电脑技术,厂内集中收购、过磅、结算、兑现。1990年,荣获省级先进企业称号。
  园庄糖厂 位于园庄乡园庄村。1957年7月兴建,1958年投产。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原设计日榨甘蔗15吨,后扩建成为100吨小型机制粉糖厂。产品有粉糖、白糖,并设有造纸厂、制酒厂、蜜饯厂等。这几个附属厂于1961~1962年撤销。1963年以后,经过几次的扩建、挖潜、改造,到1974~1975年榨季,增设4吨/小时锅炉、连续打糖机、连续煮糖罐、分蜜机等设备。1978年,又从南靖糖厂购进Φ420×760m/m的压榨辊5座。1979年,新建透平发电机1台,750千瓦,生产能力扩大为日榨甘蔗350吨。1979~1980年榨季,改生产粉糖为白砂糖,生产能力增为日榨蔗量500吨以上,成为中型机制糖厂。1981~1982年,与枫亭糖厂合作研制“蔗渣流态烘干工艺”,降低煤耗,提高经济、社会效益,在全省机制糖厂推广。1986~1987年榨季,定为县属副科级企业管理单位。至1991年底,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02.05万元。在册干部、职工24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5人。设3个车间,8个科室,1个草酸分厂。1987年自行研究建设成功的多效复合肥厂,投资50万元。当年建成投产,年产6000吨,产品经省化工厅鉴定发证,列为省优秀开发项目。自建厂以来至1991~1992年榨季,共计产糖97736吨,创税利2548.43万元,为固定资产原值4.23倍。
  第二节 铁路
  1956~1964年,仙游糖厂先后建成5条窄轨铁路,全长56.8公里(其中股道10.3公里)。从总站至大济蜚乌7.4公里,于1956年建成;至大济三会6.65公里,于1956年建成;至龙华磨头6.6公里,于1959年建成;至榜头东桥、赤荷,全长13.5公里,分别于1960和1964年建成;至赖店罗峰12.3里,于1964年建成。铁路占地700亩,每亩征用费1956年为90元,1958~1959年为110元,1964年为130元。计用网轨1300吨(面宽3厘米,高8厘米,底宽6.5厘米),每吨1500~1800元,5条窄轨铁路全部建成投资730万元。配置火车机车头、车卡,分别由1957年的5部、160个车卡,增加到1986年的13部、516个车卡。运送甘蔗进厂压榨制糖,榨季结束后,为农民运送农副产品和肥料等。1991年8月拆除。
  第三节 道路桥梁
  从1957~1992年,仙游县蔗区由各糖厂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陆续补助投资694万元,修建甘蔗运输道路603条,全长53185公里,桥梁370多座。其中,仙游糖厂累计补助投资540万元,修建蔗区道路550多条,全长计5000多公里,桥梁340多座,总长2000多米;度峰糖厂累计投资100多万元,修建道路30条,全长254.5公里,桥梁8座;枫亭糖厂累计投资32万元,修建主干道3条,计长15.8公里,村道10条,计长21.5公里,桥梁7座;园庄糖厂累计投资17万元,修建道路10条,计长26.7公里,石拱桥18座,计长328米。
  第四节 收购站
  仙游糖厂从1956年建设总站起,在5条窄轨铁路沿线先后设立城关、东门、榜头(赤荷)、罗峰、磨头等5个大站,同时相继设立龙华、顶张、建华、西南、三会、玉井、大济、坑北、蜚乌、三象、古庄、埔兜、东山、玉山、赖店、林碑、灵山、东桥等18个中小站,建筑总面积15.561万平方米,总投资350万元。1977年起,又在重点站铺设水泥场,以利甘蔗堆放和运输。5个大站的情况见表5-8。

知识出处

仙游县志

《仙游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下限止于1992年,记述了仙游县自然与社会的历史现状。分为自然、社会、经济、交通、工业、人物、风俗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