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主要工业门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0110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主要工业门类
分类号: F427.57
页数: 13
页码: 271-283
摘要: 本章记述了莆田市主要工业门类的情况,其中包括了电子工业、纺织服装业、制鞋工业、工艺美术、食品工业、机械工业等。
关键词: 莆田市 工业门类

内容

第一节 电子工业
  1991年,莆田市乡及乡级以上电子工业企业10家,完成产值2362万元,主要产品为电容器、电子计算器、液晶显示器、石英谐振器。代表性企业分别为莆田无线电厂、莆田荔城无线电厂、莆田星光电子厂、莆辉电子有限公司及莆田日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992年,莆田金高威实业有限公司增资扩建,开始自行生产电子表及表芯。1994年产量4208万只,实现工业产值1.6亿元,超过莆辉电子、日山电子成为莆田电子产业的龙头老大。1995年,以港资为主的电子企业相继成立,是年,境内电子企业发展到2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52亿元。
  1997年,台湾通信(福建)有限公司成立。1998年,莆田市德信电子有限公司成立。1999年,香港新威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并在香港及新加坡两地发行股票。2000年,境内规模以上电子工业实现产值13.6亿元,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逐步向传真机、数字电话、可视电话、磁性材料等中高端领域发展。
  2003年,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吸引大批高新技术电子企业落户。安特电子有限公司4英寸集成电路、福建新世纪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覆铜板项目,新时代数码科技的无线鼠标项目等相继投产。新威、德信等电子企业也纷纷增资扩产。新盈液晶科技有限公司由新威LCD厂独立出来,先后引进日本ORC、NAKAN等世界知名企业先进设备,建成5条LCD生产线。德信电子也于2004年建成莆田市第一条导电玻璃生产线。至2005年底,莆田市有电子工业企业近120家,其中规模以上37家,实现产值40.62亿元,是2000年的3倍。全市电子行业研发、生产的电子产品有4英寸集成电路芯片、覆铜板、柔性印刷线路板、导电玻璃、偏振片、液晶显示器、电容器、石英振荡器、电脑键盘、无线鼠标、电子表、计算器、电子游戏机、万年台历、传真机、数字电话、可视电话、网络电话、数码相册、MP3、MP4、导读机、应急灯、照明灯、手机等,形成从基础元器件、半产品,到成品结构比较合理、产业配套比较齐全的产业链。有60项产品获国家专利,10多项产品填补省内空白。
  附:主要电子企业选介
  香港新威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1984年成立,位于莆田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拥有多个独立法人的世界电子产品主要供应商之一,2005年公司注册资本2.06亿港元,投资总额4.6亿港元。旗下有福建新威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莆田新盈液晶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新益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福建省新煌晶体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新茂电子有限公司、浙江义乌市新宏电子实业有限公司及河南省新峰科技有限公司7个子公司。主要产品有STN和FSTN液晶显示器、电子零部件、电子计算器、高低频石英振荡器、电子钟表、电话机、传真机、微型电脑笔记本、COG、手机、收音机、数码相册、MP3、MP4、倒车可视镜头等,产品销往中国香港、日本、俄罗斯、东南亚、欧美等地。
  台湾通信(福建)有限公司 1997年成立,位于莆田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由台湾大同集团(台湾通信)与香港新威集团联合创建的,专门生产通讯终端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传真机、投币/卡式多功能公用电话、数字电话、可视电话、网路电话、数码相机等,其中“大同”传真机多次获得“台湾精品”及“杰出产品设计奖”称号,在中国台湾地区连续十多年市场销售率第一。
  莆田市德信电子有限公司 1998年成立,位于莆田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主要从事与LCD应用相关的电子产品开发与生产。公司先后引进日、美等国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设备,建成规模较大的LCD、LCM生产线、柔性印刷线路板生产线、ITO导电玻璃生产线,并陆续建成投产。主要产品有通讯类液晶显示屏、各类仪器仪表屏、TN和STN字符点阵模块、导电玻璃等,远销日、美、欧、中东、东南亚、中国香港等地。
  安特电子有限公司 2002年2月成立,座落在莆田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为安特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和俄罗斯安特股份有限公司在福建省投资的第一家大型外资企业,占地7.47公顷,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从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引进两条先进的集成电路生产线及俄罗斯多年的芯片生产经验,开发出10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芯片。项目于2003年11月投产,产品广泛用于计算器、电子钟表、行针表、计步器、闪灯、定时器和温控器等系列电子消费品。
  第二节 纺织服装业
  一、纺织业
  1991年,莆田纺织工业有乡(镇)以上企业14家,工业生产总值1267万元。主要产品有各类棉布、化纤布、被单布、冲线尼、蚊帐布、毛格绒、兴化巾、民用巾、针织品、双幅罗纹珠、单幅华达绒、鞋革服装用布等,年出口165万元。
  1992年,纺织工业企业生产布料643万米,产值5062万元,其中乡(镇)及乡(镇)以上纺织工业企业13家,产值3385万元,占全市乡(镇)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1%,纺织工业成为莆田市十大工业产业之一。1995年,生产布178万米,比1994年下降20.2%。
  2005年,境内有纺织厂、织造厂300多家,还有100多家漂染厂、水洗厂,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
  二、服装业
  1991年,境内生产服装7万件。主要厂家和产品有莆田华灵服饰有限公司生产的“文人”牌、“天坛”版“标”牌衬衫系列。是年,全市服装工业生产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是年,金威集团创立,主要业务为设计、制造及销售高级套装西服和大衣衬衫。是年,香港达丰时装有限公司在莆田独资创办福建汇达时装有限公司和福建富懋时装有限公司,拥有在中国香港和中国注册的“KA-ZHUMI·卡朱米”品牌。1992年,福建才子集团自创“才子”品牌。1996年,全市生产服装10786万件。
  1998年12月,金威集团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先后得到世界金融大财团苏黎世金融集团和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入股。金威集团公司拥有从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引进的全套三维服装设计系统、CAD计算机设计放码排版系统、微电脑服生产流水线以及一整套智能化计算机调控立体真空整烫设备。是年,“卡朱米”投资7200万港币导入中国香港管理模式,引进日本先进的生产流水线30条。2002年,全市服装产值4.08亿元。
  2003年8月,才子集团在荔园工业区西天尾镇征地21.33公顷,投资1亿元建设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的才子服装工业园。是年,才子衬衫、西服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证书。2004年9月,”才子”衬衫获得“中国名牌”称号。是年,“才子”入选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才子”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是年,全市服装产值6.67亿元。2004年产值12.40亿元。
  至2005年,境内获中国驰名商标的服装品牌有2个:才子、金威世家;中国名牌产品有2个:“才子衬衫”和“卡朱米羽绒服”;国家免检产品5个:才子衬衫和西装、云敦衬衫、金威西服、众和牌棉印染布。有服装厂6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2家。在全市纺织服装行业中,年产值超亿元以上企业9家,实现工业产值21.84亿元,企业数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28.13%,工业产值却占规模厂家总产值的60%,行业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在全国服装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第三节 制鞋工业
  一、鞋革企业
  1991年,原莆田县鞋革厂运动鞋分厂注册“SUNROL”(三路)牌商标,生产的“三路牌”运动鞋获国家对外经贸部优质产品奖。1993年6月30日,合资企业福祥塑胶有限公司合同期满终止解散。1995年,莆田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鞋革企业有102家。1996年2月,莆田县鞋革厂改名为莆田三路鞋厂。1998年8月,莆田三路鞋厂又更名为莆田三路鞋业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8月,莆田市鞋业同业公会成立。2001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企业92家。2003年7月,集体企业莆田梓楠鞋厂(原莆田县鞋帽厂)终止清算。2003年12月31日,莆田三路鞋业集团有限公司改制完毕,成立福建省莆田三路鞋业有限公司,辖管莆田侨发鞋业有限公司。
  2005年,莆田三路鞋业集团有限公司拥有1个总厂、3个中外合资公司(即莆田腾丰、腾立、腾飞鞋业),年供货能力2000万双,年销售额近3亿元,自创“前进”品牌。并与智利艾力艾进出口有限公司合资创办福建艾力艾三路鞋业有限公司,年产各类鞋900多万双,创产值2亿多元,实创利税1000多万元。
  是年,境内有33家产值超亿元的龙头鞋革企业。如仙游县的宏茂、亿承、泰立、协诚等鞋业有限公司;荔城区的协丰、协龙、黄石、双凤、神龙、宝龙等鞋业有限公司,莆田三路鞋业集团有限公司、莆田鞋业集团有限公司、双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城厢区的成果、郭氏、华丰、力奴等鞋业有限公司;涵江区的荔丰、金星、大福、高林、嘉辉、振兴、恒立、涵江、明光、飞天、福祥、新果、大吉利、章圣等鞋业有限公司;秀屿区的笏立、艾力艾、华纶等鞋业有限公司。
  二、鞋革品种
  20世纪90年代初期,境内鞋革行业主要依靠手工制作,生产以布鞋、皮鞋、塑料鞋为主。随着企业不断引进制鞋生产设备,制鞋业由手工生产逐步走向机械化生产。新产品主要有十大类:运动鞋、皮鞋、布鞋、注塑鞋、麻底鞋、胶粘鞋、休闲鞋、靴鞋、硫化鞋、凉鞋,品种5000多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出口欧、亚、美等40多个国家。名优产品相继涌现,获省部优称号的有三路、前进、白鸽、步康、荔佳、三迪克等品牌的产品。1995年,随着三资、民营制鞋企业陆续兴办之后,制鞋业品种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引进自动制鞋流水线和自动注射一次成型制鞋机等大量技术设备,内部分工越来越细,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包括鞋的配件、鞋楦、鞋底、鞋跟、鞋扣、鞋衬、轻泡、炼胶、吹塑、纸盒、包装箱等,均设专业车间生产,形成“小而专”、“小而精”的卫星群体。
  2005年9月,莆田市华丰鞋业有限公司生产的“VOIT”(沃特)运动鞋获“中国名牌”产品。莆田市鞋业主要以贴牌加工生产(OEM)为主,生产加工“耐克”、“阿迪达斯”、“雷宝”、“彪马”、“达芙妮”等世界名牌运动鞋。
  鞋业的发展带动一些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鞋机、鞋材、模具、鞋面加工、纺织、印染、包装、运输业等行业自成体系,平衡发展。荔城区英龙街东阳路一带形成鞋材一条街,拱辰街道七步村形成
  鞋业专业村。
  三、鞋革产量、产值
  1991年境内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鞋革企业产值15.9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2.9%。1995年,境内制鞋业由于受东南亚金融风波影响及泉州、晋江、江浙、广东等地制鞋业的冲击,全市出口订单总体下滑,原本接单渠道广阔、数量稳定的外资鞋业,也因价格下跌、利润微薄而降低出口量,鞋业市场销售份额减少,造成部分鞋业企业停产及技术工人严重流失,鞋业占全市工业产值比例逐渐下降。是年,全市鞋革产值42.4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3.5%。2001年,莆田市鞋业形成国有、集体、三资、独资、民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发展迅猛,规模以上的企业有92家,工业销售产值5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9.2%。2005年,境内有制鞋企业700多家,产值107.6亿元,规模以上的企业有161家,从业人员20万人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03.1亿元,创税利4.1亿元,出口交货值74.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8.1%。
  第四节 工艺美术
  一、主要品种
  (一)木雕
  木雕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无缝的衔接技术、机雕技术和各种风格手法,尤其是电动劈雕法、电钻雕镂法及冲砂修光术等的木雕刀法的和表现技法,使许多花草、蝶虫题材的精细作品雕刻得惟妙惟俏,令人叹为观止。
  1990年,莆田市丹桂工艺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产大型木雕宗像和其他神像,成为福建省木雕的龙头企业。1992年,莆田雁门雕塑厂成立。1996年,莆田美城达工艺美术有限公司成立,生产“美诚达”牌系列产品,其所承接广西省政协大楼浮雕工程获建设部授予的“鲁班奖”。此后,出现“庆财”、“三福”、“扬航”、“余氏”、“蒲洋”、“新洋”、“华邦”、“贡品轩”、“光临”、“龙威”、“福辉”、“镂居”、“朱氏”、“元星”等知名企业。2001年,成立莆田市工艺美术协会。2003年8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莆田市“中国木雕之城”的称号。2005年,境内从事工艺美术15万人以上,技术人员近5000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7名,专家名人33名。由市组团参加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办的全国性工艺品展会中,获金奖作品249件、银奖177件、铜奖168年。10月,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中国·莆田工艺美术城”在莆田市荔城区黄石塘头动工兴建,一期规划用地面积30.67公顷,投资6.25亿元,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是年,仙游木雕作品《景仁榜》《和平舟》分别被北京故宫和朝鲜国家博物馆收藏。
  (二)石雕
  继木雕后,石雕成为境内又一项工艺美术亮点,尤其青石雕产品,随着园林建筑、古建筑、陵园建筑的兴起。其题材涉及人物、花鸟、走兽、神像及建筑装饰等,特别是生产各种石雕立体人物为主。
  1993年,莆田市石源艺雕有限公司为中国台湾北港朝天宫生产制作高14.35米“妈祖”的巨像。2000年,协源石材有限公司建造涵江塘北书廊石刻。2002年,协源石材有限公司为湄洲岛祖庙后山策划“妈祖源流故事群雕”和“妈祖文化碑林”工程,建设石雕群30组、人物218尊、碑林近百套。是年,莆田市国珍雕刻精品厂承接印尼棉兰市观音寺高22.8米的《和平观音》巨像和江西九江观音岛高28米的大型《观音》神像的制作。2003年,协源石材有限公司制作马来西亚吉隆坡观音堂石雕。2004年,协源石材有限公司制作中国台湾天显宫高2.5米的五百罗汉石雕像。
  (三)铜雕
  境内铜雕以家庭作坊为主,主要分散在莆田、仙游各个乡村,产品主要为佛像、神像等铜铸品业务,尤其仙游县榜头镇铜雕数量最多、质量最好。
  2000年5月,应中国台湾高雄元享寺邀请,莆田市工艺美术大师方文桃等赴台铸建26尊大型铜佛像。2004年,方文桃在四川峨嵋山主持设计并制作高48米四面普贤镀金铜雕巨像,并在峨嵋山大佛禅寺铸造大型佛像。
  (四)牙雕
  牙雕是境内传统工艺门类之一。利用有限的象牙资源,精心设计,精雕细镂,产品玲珑剔透,令人爱不释手。1998—2002年境内有多项牙雕作品获得奖牌。
  (五)竹雕竹器
  境内西北部大部分山区盛产毛竹,竹雕竹制品生产、使用在莆田历史悠久,如工艺竹床、竹桌椅、竹蒸笼、竹蔗、灯笼、竹菩萨轿、工艺鸟笼、扇骨、插屏、挂屏、笔架、笔简、竹摆件等。竹雕竹刻以浮雕、深雕、镂雕、圆雕、留青竹刻等工艺形式,表现中国画的艺术形象和雕刻的艺术创意,使花鸟、树木、人物和各种坊景等更加立体和生动。
  1991年,莆田市获得创新竹艺品有120多种。
  1992年,仙游县有乡(镇)竹器工艺厂33个,从业人员1289人,年生产竹制仿古家具65万件,产值2118万元,产品销往美国、英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
  进入21世纪后,境内开发新产品,生产竹雕、竹刻产品,如竹扇、果盒、花瓶鸟笼等1000多个品种,并开发竹与木、藤、铁、铜相结合的竹制实用工艺品,产品已销往欧美、拉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六)金银珠宝
  境内民间金银首饰与珠宝玉器加工制作传统悠久,能工巧匠众多,且多集中在莆田“界外”东峤镇的霞东、霞西、上塘、渚林、赤岐、铁炉等村,以及北高镇、埭头镇、黄石镇、榜头镇、枫亭镇、赖店镇和涵江国欢等地。1997年,东峤镇上塘村在外地推销模具饰品和金银珠宝的村民陆续返乡,逐渐在新改造的街道上形成一个金银饰品、珠宝石器等8类工艺品加工和销售的集散地雏型。到2000年,全村有70%的农户近3000名劳动力参加。2003年,东峤上塘村开发建设珠宝首饰城,规划用地20公顷,500多家首饰珠宝商铺,其中,依依首饰、凌志首饰、义兴饰品、玉林饰品、升威饰品、华通宝石各投资6000万元。至2005年,珠宝首饰城先后有200多家首饰、珠宝加工户和批发商进驻。
  (七)塑艺
  九十年代初期,境内的塑艺以传统的泥塑为主。艺人为迎合老百姓宗教信仰的需求,塑造儒家、道家和佛家的人物像,供百姓瞻仰奉拜。
  2000—2005年,塑艺不断发展,从泥塑、面塑逐渐发展到高分子聚合材料的树脂、玻璃钢塑、仿真人彩塑等,并在各个博览会上获得奖杯。
  二、产量、产值
  1991年,境内有工艺美术乡镇企业141家,出口产品生产总值9406万元,出口产品交货总值7421万元。工艺美术主要以家庭作坊和民办企业为主,并形成秀屿区下郑草编、上塘银饰,仙游榜头坝下木雕家具、榜头东桥铜雕,荔城区后洋玉雕等一批专业村。2005年,境内工艺美术企业4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43家,行业产值70多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产值6.2亿元。
  第五节 食品工业
  一、啤酒酿造
  1991年,雪津啤酒产量3万吨。1992年,雪津啤酒扩至5万吨/年(3扩5)、5扩10的技改扩建基础上,紧接着进行10扩14、14扩20、20扩30的技改,5次技改总投资达6.25亿元,莆田啤酒厂总体设备达国际先进水平。是年,中外合资企业莆田金匙啤酒有限公司建成投产,首期设计规模为年产贝克啤酒3万千升。
  1994年,莆田金匙啤酒有限公司生产贝克啤酒2.63万吨,1995年为4.9万吨。
  1996年5月,莆田啤酒厂联合一批相关企业,组建福建雪津集团,并按ISO9002标准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年,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
  1997年,雪津啤酒产销量超过19万吨,产值24225万元,创税利10893万元。1998年,雪津集团产销量超过25万吨。2000年10月11日,建成福建省第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纯生啤酒生产线。是年,雪津啤酒销量止跌回升至20万吨。2001年5月,雪津纯生、雪津冰啤等系列产品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是年11月,雪津9度纯生和9度冰啤被评为“中国优质新品啤酒”。是年,销量突破30万吨大关,创历史新高。2002年7月,雪津80万吨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论证,并迈出兼并扩张的关键一步。11月,“雪津”兼并三明日月星啤酒,成立福建雪津啤酒(三明)有限公司。是年,雪津啤酒产量43.37万吨,销量43.67万吨,实现创税总额27118.55万元,人均创利税26.25万元,跃居全省首位,刷新福建最高啤酒产销纪录,跻身全国十强,创出人均利税全国双强的业绩。2003年5月,三明雪津有限公司竣工投产,年生产能力10万吨。
  2005年,雪津啤酒年产量83万吨,其主导产品“雪津啤酒”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雪津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二、制糖业
  制糖业是境内传统的主要工业之一。1991年,莆田市有仙游糖厂、莆田糖厂、枫亭糖厂、园庄糖厂4家市、县直属糖厂和省监狱系统属下的度峰糖厂共5家,年产糖4.97万吨,产值1.4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9%,位居全市工业行业第六位。
  1992年,因原料不足,度峰糖厂停产。是年,境内产糖6.23万吨,为“八五”期间的最高产量。
  1993年,境内糖产量5.46万吨。而后,由于种蔗效益比较低,蔗农失去种植积极性,甘蔗面积锐减,糖产量呈减少趋势。1996年产量3.28万吨,1997年3.55万吨,1998年降到1.59万吨。
  1998年,仙游县属的园庄糖厂破产。仙游糖厂和莆田糖厂双双列入国家制糖行业结构调整脱贫计划,实施政策性破产。莆田糖厂核销呆坏账1.22亿元,盘活资产4300万元,置换身份安置职工1804人。枫亭糖厂列入福建省制糖行业结构调整脱困破产计划,核销呆坏账1600万元。200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撤销度峰糖厂。2005年,境内种植工业用料蔗1000公顷。
  三、制盐业
  1991年,境内有国营盐场2个,乡(镇)集体盐场15个,村办集体盐场6个,私营盐场3个,盐滩总面积15460公顷,原产原盐27.45万吨,产值3991万元。
  1993年2月,省盐务局在境内设立福建省莆田盐政处,与莆田盐业分公司合署办公,对盐业生产、销售、执法管理三者合一。莆田盐政处执法管辖区域为:莆田市、莆田县、永泰县、仙游县。是年,莆田原盐产量18.09万吨。1994年,莆田推出日晒精制自然盐、多元营养盐、低钠盐、调味盐等新品种。
  1996年1月,设立莆田盐业分公司食盐加碘厂,开展合格的加碘食盐生产。5月29日,莆田市政府发出《关于贯彻执行“福建省碘盐管理办法”认真做好防治碘缺乏病工作的通知》,并召开会议贯彻落实。是年,境内原盐产量15.12万吨。
  1998年2月起,境内推出加碘精盐、甲亢自然盐2个新品种。
  1999年,境内有国营盐场2个、乡(镇)集体盐场14个、村办集体盐场6个、私营盐场3个。
  2001年6月,境内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5家:莆田灵川第二盐场、莆田黄石盐场、莆田笏石盐场、莆田新度盐场、秀屿盐场。2002年,再推出加锌盐、加硒盐、加钙盐、加铁盐、低钠盐5个新品种。
  至2005年底,境内有国营盐场2个、乡(镇)集体盐场8个、村办集体盐场2个。盐田总面积2006.17公顷,原盐产量16.34万吨,工业产值4344万元,其中出口盐2.8万吨。全年实现利税1514.3万元,利润173.8万元。
  四、食品业
  1991年,境内有乡及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115家(不含制糖、制盐、下同),食品工业总产值1.25亿元,主要产品有饮料酒3.72万吨,其中啤酒3.31万吨、罐头1.10万吨、乳制品570吨、麦乳精147吨。1996年,主要产品有:大米36.07万吨、配混合饲料9.48万吨、罐头3.49万吨、饮料酒23.06万吨、乳制品1395吨。2000年,全市食品加工业产值10.76亿元,罐头产量达1.63万吨。
  2001年,食品加工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产值分别比2000年增长16.5%、58.2%。2002年,食品工业和鞋革、电子信息成为莆田市工业的三大主导产业。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66家,产值66.7亿元,占莆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8.47%,位居制鞋业29.73%之后,居三大主导产业之次席。主要产品有啤酒、烤鳗、粮食饲料果蔬加工制品等。行业共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1家、食品制造企业16家、饮料制造企业16家,计73家。
  第六节 机械工业
  一、主要企业与产品
  1991年,莆田市机械工业年产值2.8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5%,位居莆田十大工业行业第三位。主要企业有:莆田市京莆精机公司、莆田内燃机配件厂、仙游电机厂、莆田光学机电总厂、仙游农械厂等。主要产品有:农用三轮运输车、250型液压机、摩托车制动蹄块、无刷电机、加工花岗岩专用机床,以及茶叶加工机械和蘑菇加工机械等。2005年,境内大小机械制造企业数百家,规模以上机械企业59家,其中金属制品业13家、通用设备制造业12家、专用设备制造业14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3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家、光学仪器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3家。是年,产值30.41亿元,占莆田市十大工业产业总产值的8.42%,为莆田市第五大工业产业。
  至2005年,莆田市机械工业形成以金属制品模具制造、汽车摩托车零配件生产、通用设备制造为主的多个种类比较齐全的生产格局。拥有2个国家免检产品和多个省级名牌产品及省级著名商标。
  主要企业有:福建省莆田市万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福建省三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福建鼎盛王金制品有限公司、仙游县亿群装璜有限公司、莆田市荔城区光达不锈钢管有限公司、福建省嘉关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福建省鼎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全冠(福建)机械工业有限公司、福建莆田张钢机械铸造有限公司、仙游县龙腾钢管有限公司、福建省莆田协丰模具有限公司、福建省全浦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莆田市恒达机电实业有限公司、福建省仙游县电机有限公司、福建东亚机械有限公司、仙游闽仙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莆田市涵江荣兴机械有限公司、莆田市精密铸锻有限公司、莆田市光学仪器总厂等。
  主要产品为:摩托车制动蹄块、无刷电机、数控机床、各种生物检测显微镜、各种铝合金型材、三电饮料罐、喷雾罐、易拉盖、各种系列的冷弯刀带、各系列精密直流马达、鞋类模具、印刷机、风机、订箱机等低加工机械、机床配件、系列发动机活塞环、医疗机械、系列传感器、链轮、齿轮传动件等。
  二、产品研发与销路
  1991年7月,荔城区西天尾镇与外商合资创办福建省莆田协丰模具有限公司(后变更为外资独资企业),总投资2000万美元,主要设备均由美国、以色列、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引进,工艺先进,拥有一批从事高新技术开发的专家。主要产品为鞋类模具、塑料楦头、射出品、裁刀等,其模具产品、射出品的精密度优于国内厂家,全部替代进口并且部分产品出口。其主要产品供应给耐克公司在中国的生产厂家,有协丰、万丰、三丰、荔丰、耐克(苏州)体育用品鞋业公司。1999年,福建省莆田协丰模具有限公司被福建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两个密集型企业”。
  1992年创办的中外合资企业福建东亚机械有限公司是一个集科研、开发、生产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先后研制出活塞环研磨机、液体喷砂机、长筒旋转渡糟等36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活塞环专用设备。其活塞环项目被国家列为重点扶持项目,产品列为1995—1998年度国家级长短计划项目,“DY”牌活塞环于1999年被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广泛用在微型车、轿车和摩托车强化发动机上,主要产品为微型汽车、摩托车各种型号的发动机活塞环、制造活塞环的研磨机、智能化活塞环旋转镀硌自动生产线等活塞环专用设备,产品主要销往国内汽车、摩托车主机厂、维修市场和国内活塞环制造厂家。1995年被省科技厅认定为莆田市首家高新技术企业。
  1993年5月,由外商独资创建的全冠(福建)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是集科技研发、设计制造、自主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管理型企业。主要设计制造系列刀具、夹头、夹具、包装相关设备、塑料包装机械、车床、钻床等产品。产品主要销往昆山、漳州、福州、江西及世界各地。
  1995年,荔城区创办福建省莆田市恒达机电实业有限公司,自主开发和生产有鞋革、皮具、服装、玩具等行业冲裁用冷弯刀带共六系列,形成带状刀具规模化生产能力,其中“鞋帽冲裁刀带及其制造方法”于1996年荣获国家专利,生产技术及产品质量在国内同行业中处领先地位,产品在全国各地的鞋革、皮具、服装、玩具等行业广泛应用,并出口到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内刀具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1998年,由陈科通等人合股创办福建仙游闽仙汽车电器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用于汽车系列电动机。后转为中外合资企业,从2000年开始,经多次失败后,终于研发成功,产品投放市场后极为畅销。
  2002年9月,国有企业莆田精密铸锻总厂改制为股份制公司莆田市精密铸锻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摩托车制动蹄块和制动器等,销往济南、上海、南京等地。其“莆江牌”商标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第七节 冶金工业
  1991年,莆田市冶金工业产值2540万元,主要产品有小型钢材、管型材、硅铁等。是年起,境内冶金工业一度出现兴盛现象,生产企业达30多家,其中国有企业2家,其他类型30多家。生产能力为拆船废钢铁2—3万吨/年、改制钢材10万吨/年、钢坯及铸钢件3—4万吨/年、硅铁0.3万吨/年,整个行业产值约5亿元。冶金企业主要分布在仙游县乡(镇)集体企业和私营个体企业。由于技术、工艺设备落后,品种单一,原料资源少,没有形成规模且又是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是国家明令淘汰、限制生产之类的企业,2001—2005年,境内规模小冶金企业停止生产。2家国有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改制、破产。
  至2005年底,境内规模以上冶金企业8家,其中钢压延加工2家,铝冶炼1家,钨冶炼1家,有色金属合金制造1家,有色金属压延加工3家。是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4亿元。主要生产企业:莆田市天宇钨业有限公司、莆田市三鑫钢铁制品有限公司、莆田市荔城区兴达不锈钢管有限公司、仙游县恒达通用机械有限公司、福建省福通金属有限公司、莆田市亿群装潢有限公司、仙游县鹏程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仙游县大兴机电工业有限公司等。主要产品:钨粉、合金、钻头、碳化钨、各种铝压铸件、小型材、不锈钢管型材。
  附:主要金属建材
  (一)“万鑫”牌直缝电焊钢管
  莆田市万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产品。2006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名牌产品”称号。“万鑫”牌直缝电焊钢管系类产品包括直径8毫米—60毫米、壁厚0.3毫米—2.0毫米,高频直缝焊接钢管各种异型管、冷拔管等100多个品种、1000多个规格,可应用于五金制品、健身器材、钢制家具、伞架钢骨及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制造工业等领域,主要销往福建、广东、浙江等省。
  (二)“三源”牌铝合金建筑型材
  福建省三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产品。1998年12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三源公司生产的铝合金建筑型材共分六大类,包括基材、阳极氧化材、电泳涂装型材、粉末喷涂型材、氟碳漆喷涂型材和隔热型材。其中,基材的性能特点是化学成份均匀、纯度高,力学性能好,硬度高,表面挤压纹少而且均匀。表面氧化后氧化膜耐磨性高、耐蚀性强、耐侯性好。主要用于制作建筑门窗材料,尤其适合沿海一带地区建筑门窗使用。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北京、浙江、江西、福建等省及美国、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

知识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记述1991-2005年莆田市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状况。内设政区、环境、国土资源、人口、城乡建设、交通、邮政、电信、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城乡贸易、旅游、经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法、教育、科技、文化等28篇。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