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学知识》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筑梦莆阳》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714
颗粒名称: 《中学美学知识》序
分类号: K825.46
页数: 2
页码: 477-478
摘要: 美学,以它的广博的知识性,吸引着人;又以它的生动的趣味性,感染着人;更以它的深遂的哲理性,苦恼着人……今年暑假,厦门市美学会和厦门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了为期七天的美学夏令营,汇集了来自市区十所中学的四十多名中学生,听讲课,观录相,写短文,沉浸在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海洋之中,赏心悦目,其乐融融。作为这次夏令营的主讲教师,我与这批中学生的炽热的求知欲、敏锐的鉴赏水平和不可遏止而又潜在的创造力,处在同一“场”内,相互感染,相互谐振。美学夏令营,打破了校际的界限,统一利用了全市美学教学中的高层次的智力,以美消暑纳凉,以美怡情育人,成了社会美育和学校美育的交织点和结合部。
关键词: 回忆录 晓静 莆田

内容

美学,以它的广博的知识性,吸引着人;又以它的生动的趣味性,感染着人;更以它的深遂的哲理性,苦恼着人……今年暑假,厦门市美学会和厦门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了为期七天的美学夏令营,汇集了来自市区十所中学的四十多名中学生,听讲课,观录相,写短文,沉浸在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海洋之中,赏心悦目,其乐融融。作为这次夏令营的主讲教师,我与这批中学生的炽热的求知欲、敏锐的鉴赏水平和不可遏止而又潜在的创造力,处在同一“场”内,相互感染,相互谐振。作为这次夏令营的一个发起者和组织者,我则被支持和赞助的社会力量(市社科联、市旅游局、报社、广播电台等)和学校力量(厦门一中及其他中学的领导和广大教师、职工),所感动、所鼓舞。美学夏令营,打破了校际的界限,统一利用了全市美学教学中的高层次的智力,以美消暑纳凉,以美怡情育人,成了社会美育和学校美育的交织点和结合部。
  中学需要美学知识。美学知识的教育需要普及到中学里去。这是因为中学生生活在一个长身体、求知识、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的时期。我们进行美学知识的教育,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通过美学知识的系统的传授,学会区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而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里宁说过:“不要忘记,青年是爱美丽的,但试问天地间,哪还有比马克思列宁主义更美丽的东西啊!正是因为这种思想是富有无止境的创造性的思想,这就在你们面前发展着最广大的前途,但是这种前途责成你们去认真用功,去从事创作。”我们今天要普及的美学,是马克思主义美学。通过这一特殊领域的运用,我们不是可以更多、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世界观吗?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生理、心理具有特殊性,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年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它既不同于儿童视幻想为现实、毫无个性要求的游戏时期,又不同于成年面对现实、肩负事业和生活重担的奋斗时期。中学生的个性已基本形成。既要尊重他们的审美自主性,留有余地,又要积极引导,不能放任自流。由于身体的发育、两性特征的出现,使他们对体态的美、衣饰的美、风度的美突然敏感起来,这是十分正常的,不能用强制、禁铜的手段加以对待。但是,我们要引导他们追求朴素、大方、自然、得体的风格,引导他们追求性格的美,把主要注意力吸引到学习、工作,并为今后建功立业作好准备等方面来;要使他们懂得,人的美,不光取决于肌体的美观、匀称和衣饰的华美,而且跟人的风度、举止,跟人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都有密切的关系。正因为美允许多样性,可以张扬个性,而且在审美领域中,感到自主和自由而获得情感的满足和愉悦,美学知识,怎么会不吸引中学生?审美活动,又怎么会不感染中学生呢?
  我充分相信,中学教育中既然美育可同德育、智育、体育和劳育相提并论而单独实施,既然美育又贯穿和结合在德育、智育、体育和劳育之中,那么在中学里,以许更生、李思德、欧孟秋合著的《中学美学知识》为参考教材,开点美学讲座乃至课程,并落实于一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中,对于中学领导和广大教师来说,就势在必行,责无旁贷了。这一些话,或许能够代表处在开放、改革时代的中学生渴望美、热爱美、追求美的心愿,也能够反映我省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战略眼光和本书作者的撰写初衷。是为序。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六日
  写于厦门大学新西村念忆楼书寓

知识出处

筑梦莆阳

《筑梦莆阳》

出版者: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福建莆阳作品集,共收录联诗词赋、教坛拾翠、乡土走笔、师长勉励、序跋选辑、媒体报道几部分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卢善庆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