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节 徽宗钦宗(1100—1126)时事与咏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梅妃》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566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徽宗钦宗(1100—1126)时事与咏梅
分类号:
K825.6
页数:
9
页码:
226-234
摘要:
本节记述了徽宗钦宗(1100—1126)时事与咏梅的研究,其中包括了蔡京似唐时的贤相、李纲、晁说之笔下的梅妃、梅是花王,始喻为士人形象等。
关键词:
徽宗钦宗
时事
咏梅
内容
一、蔡京似唐时的贤相?
徽宗继位后,蔡京屡被政敌弹劾而贬官,至以正议大夫提举杭州洞霄宫。蔡京勾结出差在杭州数月的供奉官童贯,逐渐取得徽宗的好感。建中靖国元年(1101)二月,徽宗亲政,蔡京屡被提拔。崇宁元年(1102)起,开始了徽宗、蔡京腐朽统治集团的黑暗统治。如:以推行新法为名搜括民脂民膏①,“蔡京既贵而贪益甚”,贿赂公行、卖官鬻爵、增税加赋、强征花石纲;排斥异已打击反对者,刻立元祐党人碑,又列元符党籍,甚至打击改革派陆佃等10多人;倡为“丰、亨、豫、大”之说,大兴土木、挥霍浪费,视官爵财物如粪土,累朝所储扫地矣②。
徽宗登极后,相信方士的话,政和初在京城东北隅培土筑山以求生男,号寿山艮岳。其地的梅岭植梅万本,山根构建萼绿华堂;还有梅岗、梅池、梅渚(金军攻城后废之)③。政和三年(1113)十一月郊祀时,徽宗等君臣见到空中楼阁(当是海市蜃楼),遂说天神降临,而掀起崇道高潮。七年,温州道士林灵素宣说徽宗是上帝长子下凡,奸臣蔡京、王黼、童贯等都是仙吏下凡,徽宗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①”,修建神霄玉清万寿宫②。
政和时“文忌”酷烈,蔡京颛国,士子程文一言一字稍涉疑忌,必暗黜之③。董贞元忤蔡京,携家居乌程梅林里,嗜梅,《梅》诗有句:“三槐九棘浮云外,一树寒梅寄我心。”
宋代蔡寀之《碧湖杂记》“宫禁不严”条载:杜牧之《华清宫》诗云“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乡。”许彦周谓如此天下焉得不乱。盖以明皇宠幸妃族,赏赍无极,君臣终日酣宴,所以兆渔阳之变耳。予闻东都宣政间,禁中有保和殿。殿西南庑有玉真轩,轩内有玉华阁,即安妃妆阁也。妃姓刘氏,入宫进位贵妃。林灵素以左道得幸,谓上为长生帝君、妃为九华玉真安妃。是时群臣惟蔡元长最承恩遇,尝赋诗题殿壁,常侍宴于保和殿,上令妃见京。先有诗,命京赓补成篇。须臾命京入轩,但见妃像。京又有咏诗。己而至阁,妃出见京,劝酬至再,日暮而退。且君门九重、睡榻之侧,岂容它人咳唾。至令人臣纵步亵饮于其间,当时恩幸可从而知矣。然极其它日之祸,殆甚于天宝之季。此可以为万世君臣之戒。蔡京《保和殿曲燕记》载此事为宣和元年(1119)九月十二日,“妃素妆,无珠玉饰,若仙子。”
政和五年(1115)正月,金国在中国东北成立,大败辽军。宣和二年(1120)八月,宋与金国签订“海上盟约”,夹攻辽国。二至三年,爆发方腊与宋江起义,后被宋军镇压。
宣和四年(1122),童贯、蔡攸(蔡京儿子)两次领宋军攻打辽国燕京(今北京),均败;十二月,金军攻取燕京,索得宋原给辽的岁币及100万贯代税钱后将燕京归宋。七年,金军擒得天祚帝,辽亡。宋代周煇《清波杂志》载:蔡攸副童贯出师北伐。徽宗与其父亲曰:“攸辞日奏,功成后问朕觅念四、五都,知其英气如此。”京但谢以小子无状。二人乃上宠嫔,念四者阎婕妤也。①世传唐时安禄山对杨贵妃想入非非;宋时的蔡攸也毫不逊色,竟开口向徽宗索两个嫔妃。
《宋史》传记与清代郑祖庚《侯官县乡士志·耆旧录(外编·事功)》均载:张柔直,怀安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性方介,不与世诡随。尝馆于蔡京家,严毅异他师。叫诸子弟学走,因天下被蔡京破坏至此,旦夕贼至而家,惟善走庶可免。蔡京听其言,擢用杨时。建炎间,范汝为陷建州,柔直守南剑,率州兵破贼,让功于统制任士安,未几贼大至,士安与州兵夹攻,大败之。按柔直之让功于士安,犹张巡之让功于贺兰进明也。柔直后进秘阁修撰,卒,邵武人立庙祀之。
宋徽宗在位26年中,七到京第,赏赐无数。蔡京担任宰相的时间达十七、八年,人称为六贼之首,还有王黼(宰相)、童贯与梁师成(大宦官)、朱勔与李彦(主要爪牙)②。钦宗为了维护帝位,相继贬逐、处置王黼、李彦、梁师成、童贯、朱勔(均处死)与蔡京(靖康元年七月病死于贬途的潭州,即今长沙)。
蔡京子蔡攸、蔡翛被杀于贬所,蔡绦赐死,其他子孙20多人(除驸马蔡鞗外)分别贬窜于湖南、福建边郡。
宋代,王明清《挥麈录》后录卷八264条载:蔡京卒,“门人吕川卞老醵钱葬之,为作墓志,乃曰‘天宝之末,姚、宋何罪’云(冯于容云)。”意谓:天宝末年发生安禄山叛乱,不能归罪于贤相姚崇和宋璟;金兵入侵,也不能归罪于五次任相的蔡京。事实胜于雄辩,《宋史·蔡京传》指出:蔡京天资凶谲,竭四海九州之力以自奉,为保官无复廉耻,见利忘义,抛弃纪纲法度,至于兄弟之间互不往来,父子之间也成路人,终于导致国家复灭。他病卒后,天下人仍恨不能用国法处死他。
南宋陆游著《老学庵笔记》,卷十载:谢任伯参政在西掖草蔡太师谪散官制,大为士大夫所称。其数京之罪曰:“列圣诒谋之宪度,扫荡无余;一时异议之忠贤,耕锄略尽。”其语出于张文潜(1052—1112)论唐明皇曰:“太宗之法度,废革略尽;贞观之风俗,变坏无余”也。张文潜即张未,号柯山,苏门四学士之一,绍圣中屡受新党打击。
自宋神宗时期激化的新旧党争,首先受到追究的是权相蔡京等人,正是在他们的蒙蔽下,徽宗一朝才政事荒弛、决策失误、自取外侮。而蔡京本是附于新党的,于是荆公新政成为宋亡的攻击目标。自北宋末至南宋初,宋人对王安石变法以至其新学的批评上升到政治层面。《三朝北盟汇编》卷五一载:靖康元年(1126)宰相吴敏“因司业杨时上言,王安石《三经新义》邪说聋瞽学者,致蔡京、王黼因缘为奸,以误上皇,皆安石启之也。又谓安石不当继十哲,宜依郑康成画壁从祀。”《宋史》卷四二八《杨时传》载杨时请求追夺王安石爵位的奏疏。
把宋末危局落到王安石及荆公新学上,这是当时的偏见;未把王安石变法与此后挂羊头卖狗肉的蔡京集团区别开来。
二、李纲、晁说之笔下的梅妃
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人,政和二年(1112)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因得罪权贵改任比部员
外郎、起居郎。宣和元年(1119),谪监沙县(今属福建)税务。有《用韵赋梅花三首·再赋一首》,谈及“十年不踏江南村”,“我行闽岭喜入眼”;诗咏“粉质不浴骊汤温”,“吹残楼角真可惜”;梅妃的形象呼之欲出。到三年时,又作《梅花赋》以梅妃喻梅花,这是从苏黄时代起普遍喻梅花为美人的文风发展的必然结果,即从喻为美人而升格喻为皇妃。
晁说之(1059—1129),宣和四年(1122)作有《枕上和圆机绝句梅花十有四首》,之五有句:“不同碧玉小家女,宝策皇妃元姓梅。”说之是开封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该诗也喻梅花为梅妃。笔者认为:张泌《妆楼记》中的皇宫“梅妃”在晁说之笔下有了发展,关键是与梅花联在一起。
宣和七年(1125)十月,金军南下攻宋直逼开封。十二月,在太常少卿李纲等大臣坚持下,徽宗传位钦宗。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一,礼部尚书蔡翛(蔡京儿子)上疏:太上皇到南方组织力量,少皇帝到四川、陕西组织力量,伺机合攻外敌①。钦宗同意,升蔡翛为资政殿大学士,知永兴军。正月初,徽宗带童贯、蔡攸等人出逃镇江,截留东南各地的报告、物资、军队,企图复辟。蔡京首先出逃,“尽室数百辈,治舟楫,拥宝资,一夕遁去②”杭州,引起群臣的攻击③。晁说之嫉恶如仇,指斥新党小人的蔡京、童贯之辈。《舟子语》诗有句:“冲风如小人,熟风若君子。……京贯黼攸辈,万货他手委。”《实纪二十韵》有句:“董卓灯脐照傕汜,禄山肠流盛安使。京不及刑家自全,黼弗显诛恩尚委④”。两诗皆作于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军二路会师开封,汴京失陷。
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徽宗南下,钦宗想放弃开封而去四川、陕西。吴敏、李纲等大臣反对钦宗出走,建议坚守以待勤王之师。钦宗遂留京,并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副相)。次日,钦宗又要出逃,李纲鼓动禁卫们死守宗社,钦宗终于留下。李纲主持防务,打退金军多次进攻;但钦宗却派人议和,二月初又背着李纲匆匆派将夜袭金营,因失利而推卸责任,解除李纲职务。首都军民几十万人聚集皇宫抗议,钦宗只得重新起用李纲。李重整军务,勤王之师陆续赶到。但钦宗继续求和,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付给犒师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以肃王赵枢、太宰张邦昌为人质。二月九日,金军从开封退兵。李纲等坚持抗金,三府人民抗拒割地。中旬,钦宗废除割地议和的协议;下诏徽宗不得于预政事,徽宗被迫于四月回到开封,寻被软禁。八月,金军第二次南侵;李纲却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被罢官。十一月,金军再围,开封军民多次击退金军,但钦宗竟听信骗子郭京以所谓“六甲神兵”出战,二十五日郭开城门逃跑,金军攻占开封。十二月初二,钦宗投降。靖康二年二月六日,金废徽、钦二帝。四月初,押着二帝及宗族470多人北归。北宋灭亡。南宋词人刘辰翁《减字木兰花·乙亥上元》词有句:“铜驼故老。说著宣和似天宝。五百年前。曾向杭州看上元①”。
《汴京遗迹志》卷十三载无名氏的《宋史笔断·论汴京难守》,指出:唐玄宗遇安禄山之乱,力不能支,幸蜀,乃留太子募兵讨贼。宋钦宗宜鉴此,而送上皇南幸,已与李纲、宗泽等大召援兵,婴城固守。奈何吴敏、李纲坚意苦留,遂使徽宗父子蒙尘、贻辱千载。靖康元年(1126)正月,钦宗取消西幸计划后,蔡绦与蔡脩在颖桥镇遇到给事中王云,谈到城守事。王云说:“国家不过开元、天宝事尔!今却城守,致大祸者某人①”。徽宗也赞同蔡翛的提议:“我知此虏(金军)不可当也!予既往东南,教皇帝去陕右,起兵图收复②”。实际上,北宋的灭亡,是因为徽宗、蔡京集团的腐朽统治,钦宗忽而袭金、忽而求和的昏庸指挥;把责任全推到李纲身上是极不公平的。刘克庄说了公道话,《汴京遗迹志》载其诗云:“初为御笔行中旨,渐取兵权付左珰。玉带解来颁贵幸,珠袍脱下赐降羌”。“兵来尚恐妨恭谢,事去徒知悔夹攻。丞相自言芝产第,太师频奏鹤翔空。如何直到宣和季,始忆元城与了翁”。盖言徽、钦之失,非止奢侈淫佚之极,亦由罢黜贤臣、任用阉宦,崇尚祥瑞、赏赍无功,以致祸变也。元城刘公、了翁陈公,皆以谏官得罪去。
三、梅是花王,始喻为士人形象
黄大舆编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的《梅苑》是现存仅见的宋人咏梅总集,收录北宋词400余阙。宋徽宗时,多人因咏梅被赏识,获超次擢拔:晁冲之《汉宫春》梅词为蔡京赏识,除大晟府丞③;宋齐愈召对《眼儿媚》梅词,为宋徽宗所喜④;宋徽宗见陈与义所赋《墨梅》诗善,召对后遂登册府、擢掌符玺⑤。
诗人们认为梅与水、月,是“清净”品性上的比德齐贤。如谢逸(1068—1112)《月中观梅花怀月上人》:“梅清不受尘,月净本无垢。……但想月中梅,作诗清如昼”(指皎然)。王从叔《浣溪沙·梅》有句:“水月精神玉雪胎,乾坤清气化生来。”《梅苑》中无名氏的《选冠子》有句:“傲冰霜,雅态清香,花里自称三绝”。
南宋初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九《东坡罢扬州万花会》条载:西京牡丹闻名天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扬州名产芍药。“蔡元长知维扬日,亦效洛阳,亦作万花会,其后岁岁循习而为,人颇病之。”元祐七年(1092)东坡知扬州,罢之,“人皆鼓舞欣悦”。
北宋后期,陆佃《依韵和查许国梅花六首》,其六有句:“论功纵在姚黄下,果子花中合是王”,尊梅花为花王,已夺牡丹之席。王洋的《以前韵再继五绝》,其四有句:“洛阳花谱今有否,借问谁居第一流”。无名氏,《南乡子》之二有句:“把酒对江梅。个是花中第一枝①”。《好事近·咏梅》词下阕咏道:“天生潇洒谢夫人,绝世有谁识。何必嫣然一笑,已倾城倾国②”。卢炳《汉宫春》说:梅花“搀占花魁”。陈允平《木兰花慢·丙辰寿叶制相》说:梅花是“百花魁”。1154年进士甄龙友《南乡子·寿木状元(十月二十二)》有句:“放榜梅花作状元③”。王质(1127—1189)的《一斛珠·十一月十日知郡宴吴府判坐中赋海棠》有句:“梅花原是群花首④”。南北宋之交的洛阳人陈与义、朱敦儒分别以诗词称雄文坛,他们的作品中梅花在数量上和价值意义上都超过牡丹。陈与义以《墨梅》诗得宠。朱敦儒的《鹧鸪天·西都作》有句:“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奸臣蔡京嗜牡丹、芍药,文人们则开始推崇梅花为花王。南宋初,《梅妃传》中的梅妃形象,则成为杨贵妃、蔡京的对立面。
古代常用玉笛、《梅花落》曲及梅花的飘零来写迁客之悲与故国之思。如宋徽宗被俘后赋词《眼儿媚》,下片有句“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①”。
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梅花由“花品”走向“人品”,始明确以士人形象喻品梅花。如刘敞《忆梅》有句:“譬彼君子质,幽沉道逾彰”。刘一止《道中杂兴五首》其二有句:“我尝品江梅,真是花御史”。南宋以来,人们的认识更明确。如,刘克庄《梅花十绝》,三叠有句:“高标端可配先贤”。苏炯《和赵宫管看梅三首》,其一有句:“唯有梅花是丈夫”。方岳《即事》有句:“世间所谓奇男子,除却梅花更是谁”。南宋末期,又喻梅为民族贞士。由此可知,文学史上与梅花相联的梅妃,只能诞生于北宋后期,即李纲、晁说之所咏的梅妃;而不可能诞生于以后。
知识出处
《江梅妃》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江梅妃的研究成果及资料汇编。有关梅妃的记载散见于史志、诗词歌赋、小说笔记与戏剧中,为了进行系统的研究,笔者收集整理了六年,终成此书。
阅读
相关人物
江梅妃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