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莆阳比事》的版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梅妃》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53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莆阳比事》的版本
分类号: K825.6
页数: 4
页码: 81-84
摘要: 本节记述了载入地方史志的梅妃资料,始自南宋莆田人李俊甫的《莆阳比事》,该书的《歧公归朝、梅妃入侍》条摘录的梅妃资料,比《说郛》明钞本所收的《梅妃传》早了100多年时间;这是摘自《梅妃传》的最早简本,详见小说笔记篇的考辨。
关键词: 《莆阳比事》 版本 江梅妃

内容

载入地方史志的梅妃资料,始自南宋莆田人李俊甫的《莆阳比事》,该书的《歧公归朝、梅妃入侍》条摘录的梅妃资料,比《说郛》明钞本所收的《梅妃传》早了100多年时间;这是摘自《梅妃传》的最早简本,详见小说笔记篇的考辨。
  《莆阳比事》由隆兴元年(1163)进士、仙游县人陈谠于嘉定年间作序。陈谠,嘉定元年(1208)致仕,累官封清源郡侯,九年卒,82岁。序说:李俊甫贡士“积十余年心目之勤,厘为七卷。……书成,适国子博士、三山林公(景良)来牧吾郡,李君以其书献。一见叹赏,命书史就抄,给以笔札,不阅月而毕。亲翰抵仆诿以序。”谠遂序之。
  宋嘉定七年(1214)四月,福清县人林景良写跋。跋曰:“仆至郡之三月,李君幼杰来访,出其书一篇,阅之,《莆阳比事纲目》也……命工就录全帙,延访儒生往复订正,凡踰年而书始成,乃锓木以传后。”据《后村先生大全集》一六六《直秘阁林公行状》与乾隆《福清县志》人物志《风概》载:林景良,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嘉定间国子博士,知兴化军,寻改知泉州、改知袁州(俱引疾不拜)。著有《通鉴纪纂》20卷。林景良知兴化的时间很短,弘治《八闽通志》因此未载。
  我们现在看到的《莆阳比事》是“宛委别藏”本。书中记有正魁:端平二年(1235)吴叔告、咸淳四年(1268)陈文龙,特魁:端平二年王声叔、淳祐七年(1247)彭夷甫、开庆(1259)林济孙。乾隆时宋版已无。《四库未收书目提要》说:《莆阳比事》一书成于宋嘉定(1208—1224)间,“此则从明人林兆珂宋本翻刻影抄。”民国时,莆田人康爵撰文《现存莆人著作书目提要》:“疑林兆珂重刻时填入(端平二年以后的正魁、特魁)也”。①笔者看到宛委别藏影钞明复宋本《莆阳比事》,由故宫博物院委托商务印书馆影印。书首载有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七月林兆珂《刻莆阳比事录叙》:“顾幼杰去今余400年,理度后既不及编,而且代更胜,国朝历革除所接光尘而并辉烈者奇杰累累,莫可覼缕。不佞沐浴所闻,方欲纂辑,而苦未逮。伏思幼杰之集岌岌危得之煨烬中,拟为杀青付诸郡乘。乃清江周尔修君慧心闳览、仰止先进,业校雠而授剞劂。不佞喜其于私心有合,而于风世有资也。爰为之序”。
  由序、跋、录叙可知:林景良看到《莆阳比事纲目》后,命工就录全帙,而陈谠写序;此后延访儒生往复订正,李俊甫踰年而写成书,嘉定七年(1214)作跋后才刻版林景良就离任了。
  据程章灿的《刘克庄年谱》载,开禧元年(1205),克庄在临安补国子监生。嘉定元年(1208)林景良知兴化军,欣赏克庄的才学与人品,决定将独生女林节嫁给克庄。翌年,克庄以门荫补将仕郎,娶林节。三年,克庄初仕靖安主簿,携妻赴任。六年七月,克庄因父、权吏部侍郎弥正卒,遂从临安扶柩归里。八年,克庄为怀安尉,九年改真州录事参军,十年入江淮制置使幕。十二年监南岳祠,归里修葺故居。十四年冬,克庄经福清岳父林景良家出闽,入广西经略安抚使幕。十五年冬辞归。十六年八月后启程去临安,十七年春改秩宣教郎。宝庆元年(1225),克庄任建阳县令。三年,梅花诗案发。绍定元年(1228)七月,妻林节逝,年仅39岁;秋,克庄解任归里,途经福清时岳父林景良相送。次年九月,景良因痛失爱女而卒,年71。克庄与景良的关系很好,《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七七《〈通鉴记纂〉序》载:克庄成婚后,岁一诣林公(景良)。至必留,久者或数月,无一饭不相陪。景良卒时,克庄为岳父写行状、墓志铭、挽诗。
  可知:《莆阳比事》的出书时间拖了一段时间。否则的话,莆田文化名人刘克庄是会看到该书的;而嘉定六年(1213)至淳祐九年(1249)刘克庄因守制或被贬乡居18年的诗词中均未谈到梅妃。其二,如果《莆阳比事》在绍定二年(1229)以前出版,作跋的景良也会首先看到,而告诉关系甚好的女婿刘克庄。但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载。直到淳祐十年(1250),刘克庄笔下才出现与唐玄宗联在一起的梅姬。即这时,他才看到《莆阳比事》或《梅妃传》。
  至于宋端平二年(1235)以后的正魁、特魁,应是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林兆珂与周尔修重刻时填入的。但“梅妃入侍”条仍保留宋时的原始形态。经校对,宛委本仅比康爵本多一字:玻[璃]杯。

知识出处

江梅妃

《江梅妃》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江梅妃的研究成果及资料汇编。有关梅妃的记载散见于史志、诗词歌赋、小说笔记与戏剧中,为了进行系统的研究,笔者收集整理了六年,终成此书。

阅读

相关人物

江梅妃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