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隋唐演义》中的塑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梅妃》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52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隋唐演义》中的塑造
分类号:
I242.1
页数:
8
页码:
52-59
摘要:
本节记述了《隋唐演义》中的塑造,其中包括了梅妃的前身侯妃子、蕊珠宫仙女下凡及梅花绝献、江梅妃回归蕊珠宫等。
关键词:
《隋唐演义》
塑造
江梅妃
内容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姑苏龚绍山本《隋唐两朝志传》②是现存最早记述隋唐两朝史实、逸闻的小说。其中未叙及江梅妃。此后,万历间刊的钟谷熊大木编集《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嘉靖李大年序);万历四十八年武林书坊刊的徐文长评本《增补绣像隋唐演义》,均未叙及江梅妃。而后世流传最广的,则是褚人获的《隋唐演义》。末署康熙甲子(二十三年、1684)仲春古吴赵澄笔,可知初刻本比褚人获作序本早11年。四雪草堂重订本《隋唐演义》有插图100幅。褚人获(1635—1710),字学稼、稼轩,号石农、没世农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布衣不仕,著有《隋唐演义》、《坚瓠集》等书,与尤侗、洪升、顾贞观等名人文士有来往。
清代,杭州人梁绍壬(1792—1837年之前)的《两般秋雨盦随笔》卷七《隋唐演义》条载:《隋唐演义》叙隋炀帝、唐明皇事甚悉,而皆有所本。叙炀帝事,并见于《迷楼记》、《海山记》、《开河记》。“其叙唐宫事,则杂采刘涑《隋唐嘉话》、曹邺《梅妃传》、郑处海《明皇杂录》、柳珵《常侍言旨》、郑棨《开天传信记》、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无名氏《大唐传载》、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史官乐史之《太真外传》、陈鸿之《长恨歌传》,复纬之以本纪、列传而成者,可谓无一字无来历矣。”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14篇说:《隋唐演义》多本正史纪传,加上唐宋杂说(如《梅妃传》等),“叙述多有来历”,文笔纯如明季时风,浮艳在肤,沉著不足。
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一书116页认为:褚人获出生时,袁于令已63岁。褚成年时,不可能与袁商酌将袁藏唐朝卢肇的《逸史》中两世姻缘故事编入《隋唐演义》。很可能是:褚揑合、创造了两世姻缘故事,而借助于袁的名声。
彭知辉《隋唐演义材料来源考辨》一文指出:《隋唐演义》后44回情节发展是依据宋代朱熹等人编撰的《通鉴纲目》,包括基本摘录、部分摘录、袭用个别段落、敷演史事;后40回的议论性文字多由褚写成,“说教味极浓,是史官文化影响的表现”。①
刘烈茂著《中国分体文学史小说卷》下编,第三章第四节指出:在英雄传奇的历史演义小说中,《隋唐演义》影响较大。作者将隋炀帝、朱贵儿的艳史与唐玄宗、杨贵妃的纠葛虚构为因果轮回的两世姻缘,批判了封建帝王的荒淫生活。该书艺术成就比前代的同类小说高得多。既本于正史,又大胆采用民间传说进行合理虚构、艺术再创造,全书脉络分明、关目连贯、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文笔通畅;最值得肯定的是:作者旗帜鲜明地确立了历史小说的独立地位,摆脱了长期以来视历史小说为正史附庸的观点。
一、梅妃的前身侯妃子
《隋唐演义》说元始孔升真人在太极宫听讲,不合与蕊珠仙女相视而笑,犯戒谪尘,分别罚作隋炀帝的四品夫人朱贵儿、隋炀帝;到唐时,分别再世为唐玄宗、杨贵妃。与孔升真人一笑动了凡念的蕊珠宫另一仙女也谪降人世,在隋时为侯妃子,负才色而不遇主,以致自尽;再转生为梅妃,方了一笑之缘,却又遭妒夺宠;后因临难矢节、忠义可嘉,故得仙媛救援,重返旧宫仍作仙女。
早在宋时,梅已被喻为蕊珠宫仙女。毛滂,字泽民,衢州人,政和(1111—1117)中守嘉禾,有东堂词。其《玉楼春·定空寺赏梅》有句:“蕊珠宫里三千女。滴粉为春尘不住。月华冷处欲迎人,七里香风生满路①。”向子諲(1085—1152),字伯恭,临江(今江西清江)人,自号芗林居士,官至知平江府,有酒边集。其《鹧鴣天·咏红梅》也有句:“此花独步百花饶,蕊珠仙子醉红潮”②。赵彦端(1121—1175),字端庄,鄱阳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官至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有介庵集,不传。咏《鹧鴣天(羊城天下最号都会,风轩月馆,艳姬角妓,倍于他所,人以群仙目之,因赋十阕鹧鴣天)》。之一《萧秀》有句:“有女青春正及筓。蕊珠仙子下瑶池”。“天教谪入群花苑,占得东风第一枝”③。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有惜香乐府九卷。其《江梅子·忆梅花》词有句:“小溪清浅照孤芳。蕊珠娘。暗传香。春染粉容,清丽傅宫妆”④。袁去华,字宣卿,奉新人,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任善化、石首知县,有袁宣卿词一卷。其《蓦山溪·次陈帅用曹元宠梅花韵》有句:“蕊珠宫阕,西帝陈嫔御⑤。”喻梅花为西方尊神的侍妾,居蕊珠宫。其《念奴娇·梅》词有句:“蕊珠宫女异幽妍”①。无名氏,《太常引》词有句:“江梅开似蕊珠宫”②。
与此同时,也喻及水仙。苏轼(1037—1101)《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词咏曰:“海上乘槎侣,仙人萼绿华。飞升元不用丹砂。住在潮头来处,渺天涯。雷辊夫差国,云翻海若家。座中安得弄琴牙。写取余声归向、水仙夸③。”该词出现了萼绿华与水仙。而范成大《梅谱》喻绿萼梅为萼绿华。有的诗人则将水仙花神喻为江妃。如韦骧(1033—1105),字子骏,本名让,钱塘(今杭州)人。皇祐五年(1053)进士,官至知四明,提举洞宵宫。其《减字木兰花·水仙花》词有句:玉盘金盏。谁谓花神情有限。绰约仙姿。仿佛江皋解佩时④。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至知赣州、宝谟阁学士。有《水仙花》4首。前二首曰:
江妃虚却蕊珠宫,银汉仙人谪此中。
偶趁月明波上戏,一身冰雪舞春风。
额间拂杀御袍黄,衣上偷将月姊香。
待倩春风作媒却,西湖嫁与水仙王。
水仙,是传说中的水中神仙,一说伍子胥为水仙,又说屈原为水仙。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其旁为林逋祠堂。苏轼《分类东坡诗》卷十《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卷二十五《书林逋诗后》,均咏及水仙王。杨万里的诗作将水仙花喻为从蕊珠宫谪下的江妃,欲在西湖嫁与水仙王。由于水仙王庙与林逋祠堂相邻,蕊珠宫的水仙花化身江妃演化成了蕊珠宫的梅花化身江梅妃。
南宋时赵以夫(1189—1256),字用父,号虚斋,福建长乐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官至资政殿学士、吏部尚书兼侍读,有虚斋乐府。其《金盏子·水仙》词也有句:“得水能仙,似汉皋遗佩,碧波涵月”。“殷请折伴梅边,听玉龙吹裂”①。该词把水仙喻为江妃,与梅相伴。张炎(1248—),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西秦人,家临安。宋亡,落魄纵游,有山中白云词、词源。其《浣溪沙(写墨水仙二纸寄曾心传,并题其上)》之二下阙咏道:“冷艳喜寻梅共笑,枯香羞与佩同纫。湘皋犹有未归人”②。此词中,水仙、梅花与江妃的故事融在一起。
侯妃子的故事载在第28回。
二、蕊珠宫仙女下凡及梅花绝献等
梅妃的故事从第79回开始。
陈造〈1133—1203)的《洞仙歌·红梅》词将梅花喻为仙女许飞琼,有句:“谁见飞琼巧梳洗”。许飞琼是西王母的侍女,见题为汉代班固撰的《汉武帝内传》。明万历《惊鸿记》传奇第39回衍为:梅贵妃是许飞琼下凡。到清康熙时的《隋唐演义》又演变为蕊珠宫仙女下凡。
《隋唐演义》第79回的新创,还有:
江采蘋生于“闽中兴化县珍珠村”。唐时,闽中无兴化县。唐武德五年(622)莆田第三次立县,圣历二年(699)析莆田西部地置清源县(天宝元年改名仙游县),宋太平兴国四年(979)设兴化军,辖莆田、仙游、兴化三县。但兴化县在山区,不在海边;珍珠村此处仅见。
“江仲逊,字抑之,夫人廖氏,单生一女小名阿珍(采蘋)”。而莆田《江氏族谱》却载:江仲逊,字惟恭,封镇国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夫人吴氏。“吓珍”,也是此处仅见。
“仲逊遣人于江浙山中遍觅各种最古梅,植于庭院,额曰‘梅亭’。采蘋朝夕观玩,遂自号梅芬”。以上均是该书仅见。不过,清时莆田有梅花亭,应典出于《梅妃传》与此书。黄石儒妇陈淑英(1808—1877)有《梅花亭》诗:
长亭美号令人猜,四顾苍茫不见梅。
浅水平桥依旧在,寻春有兴枉徘徊。
“采蘋有《梅亭》、《丛桂》等八赋”。查《辞源》,无“梅亭”、“丛桂”词条。
“赐江仲逊黄金千两,彩缎百端,回家养老”。即:仲逊秀才终身。可知《江氏族谱》说封仲逊金紫光禄大夫、镇国将军,那是《隋唐演义》成书以后修谱人所增。赐仲逊黄金千两,似源出《惊鸿记》19出:梅妃厚酬黄金千两,请杜甫作《楼东赋》。
“岭南刺史韦应物、苏州刺史刘禹锡,各选奇梅五种,星夜进呈”。此处源出明万历《惊鸿记》第五出:几年来,各处节度使、守令官员均贡梅;而岭南太守韦应物迟至今年才贡,不过所贡数十种都是珍奇品种,明皇令置宜春院,而与梅妃共赏。学者们对贡花早有看法,如苏东坡云:钱惟演为西都留守,为置驿贡洛花。识者鄙之,此宫妾爱君之意也。故予《荔枝叹》亦云:“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盖为公惜之也。①
第80回,《隋唐演义》新创有:梅花绝献、荔枝远来。早在明万历时,《惊鸿记》第五出就说:几年来几地均贡梅。清康熙《天宝曲史》第七出改为:梅妃未敢轻扰驿递;杨妃才进御,便西蜀贡荔。
《隋唐演义》记述:宁王醉踢梅妃绣鞋后,与驸马杨回合议而于次日行计:宁王肉袒膝行请罪,杨回密奏玄宗纳杨玉环(寿王妃)。《梅妃传》、《惊鸿记》第七出原说是汉王,虚指。撰于《隋唐演义》之前的《天宝曲史》传奇第二出说是薛王蹑梅妃足后四王合议。史载:薛王是睿宗五子,逝于开元二十二年(734)七月。玄宗宠爱武惠妃长达20多年,远远过于王皇后、赵丽妃、刘华妃、钱妃等人。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武惠妃病逝,立刻追赠为“贞顺皇后”。因此,武惠妃得宠时薛王蹑足梅妃也是虚指。至于驸马杨回合议,源出《惊鸿记》第八出;但正史上驸马杨回是与武惠妃陷害太子李瑛等3人的。
玄宗幸玉环后,梅妃步到南宫,玄宗叫玉环拜梅妃,双方各题诗讥讽。《隋唐演义》的这个情节源自《惊鸿记》第10出。
《天宝曲史》第7出衍为两妃平等相见。三处的诗略有不同,《隋唐演义》的诗与《惊鸿记》的诗更相似。详见戏曲篇。
玄宗叫高力士选梨园最快戏马,密召梅妃到翠华西阁重叙旧爱。《隋唐演义》的这个情节,源自《惊鸿记》20出、21出。
三、江梅妃回归蕊珠宫
第91回,说玄宗逃蜀时欲召梅妃同行,杨妃止之。这个情节,源自《天宝曲史》第20出:玄宗要内侍传知西宫江梅妃“携带同行”,但杨妃背着玄宗向内侍摇手阻止。
第97、98回说安史之乱时的夏天,梅妃自缢,仙人张果命妻韦氏由王屋山天降相救,袖出纸驴让梅妃飞乘而遁居兰阳白云山小蓬瀛修真观,观主是罗公远的族属罗素姑。接着,状元秦国祯所聘的侧室达奚盈盈出家于此。此后,罗公远与叶法善到观,法善赠给梅妃一枝仙梅,四时常开、清香不绝,预言梅妃待重见旧主、享完后福,才身、花同谢;并赠诗预言盈盈、梅妃各自团圆。与此同时,太上皇在蜀中误认梅妃已逝,遂命方士张山人访求梅妃魂魄。张山人遍游三界,俱无踪影。唐军收复两京,秦国祯到修真观寻得盈盈,访知梅妃而奏报朝廷。预言应验:盈盈为国祯侧室,梅妃回兴庆宫与太上皇重聚。
以上情节源自《惊鸿记》28出、36出,但有所增衍。28出说:梅妃出逃,化名吴二娘,蒙悟真师姑收留,避居玄都观。36出说:太上皇还都后,驾幸玄都观,与梅妃相认。到明末的莆仙戏《江梅妃》,衍为:张果夫妇救梅妃居仙境,太上皇回都经马嵬驿时;张果夫妇送梅妃与太上皇相聚。太上皇返都后传位太子,愿与梅妃共老上皇宫。
第99回,说梅妃与太上皇团圆后一段时间,得张果妻韦仙姑托梦:不可久恋人世,要早归蕊珠宫故居;叶法善所赠仙梅亦香减色憔;梅妃遂染病卧床,拒服药而与花同谢归天。太上皇以贵妃之礼殓葬。而说梅妃是贵妃,源出明代《惊鸿记》39出:梅贵妃是西王母侍女许飞琼下凡。清乾隆时《梅妃作赋》杂剧也说“封为贵妃”。
100回,说太上皇着鸿都道士杨通幽游行霄汉,得知梅妃仍为蕊珠宫仙女,而杨贵妃则在北阴别宅受难。此后太上皇辟谷修道,升天为元始孔升真人。早在北宋时,《杨太真外传》已说唐玄宗是元始孔升真人。此后明《惊鸿记》39出续衍李隆基是孔升真人;《天宝曲史》28出,则说太上皇辟谷修道,升天仍为元始孔升真人。
知识出处
《江梅妃》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江梅妃的研究成果及资料汇编。有关梅妃的记载散见于史志、诗词歌赋、小说笔记与戏剧中,为了进行系统的研究,笔者收集整理了六年,终成此书。
阅读
相关人物
江梅妃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