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妈祖文化传播的受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传播学视野下的妈祖文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46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妈祖文化传播的受众
分类号: B933
页数: 2
页码: 35-36
摘要: 本节记述了妈祖文化传播的受众问题,并记录了不同时期祭祀妈祖的情况。
关键词: 文化传播 妈祖文化 传播渠道

内容

在前面谈妈祖文化传播主体时,我们说过可以把妈祖文化传播分为有意识传播阶段和无意识传播阶段,每个阶段所承担的传播主体和受众都有所不同。在无意识传播阶段,普通民众既是主要的传播者也是受众,他们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妈祖文化传承给了下一代。在有意识传播阶段,妈祖文化成了一个特殊的研究对象,此时的文化传播主体和受众变得更加多元化。福建许多高校和地方中学把妈祖文化作为选修教材和乡土教材,妈祖文化专职老师出现,还有许多有关妈祖的研究团体与协会成为了传播主体,更加广泛地拓展了受众的范围。
  从心理层面上看,受众在面对挫折或危机时,希望通过崇拜偶像,借以舒缓心中的压力。“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这是明成祖永乐皇帝的
  题诗,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广大信众的心声。林默娘,从一个普通的女孩子,通过助人和孝亲两件事,博得了后世的传颂和敬仰,并不断被神化。传统的妈祖功能是保佑信众航海平安,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引同乡进士陆广霖语云:“台湾往来,神迹尤著。土人呼神为妈祖。倘遇风浪危急,呼妈祖则神披发而来,其效立应。若呼天妃,则神必冠帔而至,恐稽时刻。妈祖云者,闽人在母家之称也。”而渐渐地,人们不满足于这样单一的功能,便赋予了妈祖娘娘更多的功能,如能够保佑学业和事业的顺利、财源滚滚、婚姻美满等。妈祖还被民众赋予了“五路财神”“月下老人”“文昌神”“北斗星”等诸多综合的神职功能。正所谓“祭神如神在”,民众虔诚的祈祷,坚信妈祖会满足其祈求愿望的。一代代的善男信女们传颂着妈祖灵验的故事,人们也不必去推断那些鲜活的故事是否理性,毕竟妈祖信仰已经变成了沿海信众的精神寄托。
  1987年妈祖千年祭时,数以千计的台胞涌上湄洲岛参拜妈祖,形成了挡不住的“海峡潮”。1988年10月1日,台湾北港朝天宫董事长郭庆文率朝天宫全体董会董事来湄洲岛祖庙进香。1989年5月6日,台湾宜兰县苏澳南天宫组织20条渔船200多台胞信众,从海上直航湄洲岛谒祖进香,开启两岸隔绝以后的第一次海上组团直航。1997年1月至5月,湄洲祖庙妈祖金身巡游台湾102天,受到宝岛上千万人次的顶礼膜拜,十里长街迎妈祖,火树银花不夜天。岛内舆论感叹:从来没有一个活动能吸引这么多人参加,也从来没有一个人能把不同派别的政治人物聚在一起,只有妈祖做到了。①
  根据数据显示,仅2011年第一个季度,福建湄洲岛就接待了来自台湾的信众3.5万人次,加强了两岸民间的沟通,增进了两岸同胞的亲情。2011年12月12日,在福建莆田湄洲岛举行赠台翡翠妈祖分灵仪式。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认为,妈祖精神在两岸代代传承,长相护佑,不仅寄托着两岸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也成为维系两岸同胞感情的重要精神纽带。妈祖护佑的内涵,一是平安,二是幸福。就两岸而言,平安就是两岸的和平,幸福就是共同的发展。两岸共同秉承妈祖精神、弘扬妈祖文化,不仅契合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美好现实,也启迪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他指出,此次盛典将翻开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的崭新一页。②
  台湾和大陆同胞由于长期的隔绝,需要摒弃主观意识上的差异和成见去坦诚地交流。而妈祖文化作为两岸共有的文化资源,可以有效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使大家建立互信和共识。

附注

①陈建、李向娟:《湄洲妈祖祖庙:1600万台胞信众的心灵原乡》,http://www.chinanews.com/tw/2012/01-05/3581717.shtml,访问日期:2012年2月28日。 ②丽、郑立中:《妈祖精神启迪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光明前景》,http://www.china.com.cn/news/tw/2011-12/12/content_24131962.htm,访问日期:2012年2月28日。

知识出处

传播学视野下的妈祖文化研究

《传播学视野下的妈祖文化研究》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包括妈祖文化传播的简史、妈祖文化传播的要素、妈祖文化传播的符号和意义,考察了实物传播、仪式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新媒体传播视野下的妈祖文化,分析了妈祖文化的传播渠道和传播特点,包含了两份珍贵的港里村妈祖文化传播、湄洲岛妈祖文化传播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