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词的字频与押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刘克庄文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825
颗粒名称: 刘克庄词的字频与押韵
分类号: K825.6
页数: 5
页码: 315-319
摘要: 本文描述了刘克庄是江湖派最大的诗人,也是南宋著名词人。词风豪迈慷慨,在中国词坛上占有一席地位。历来对后村词的评论多从文学的角度出发,本文从字频、押韵方面加以分析。
关键词: 福建 莆田 人物研究

内容

刘克庄是江湖派最大的诗人,也是南宋著名词人。词风豪迈慷慨,在中国词坛上占有一席地位。历来对后村词的评论多从文学的角度出发,本文从字频、押韵方面加以分析。
  《全宋词》收录刘克庄词263首,共25930字。共使用汉字字种2814个。
  只用过一次的字有745个字种,占单字总数的26.5%,常用字高度集中。
  频次在100以上的共有18个字,这18个字一共使用了2521次。以下是它们的使用情况。
  使用最多的字是“人”,共用了221次。以“人”为词素构成的词及其使用次数:“人间”19次,如“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无人”10次,“幸春山笋贱,无人争吃,夜炉芋美,与客同煨”。“何人”8次,“今古何人知此理”。“人世”7次,“乘云径到玉皇家。人世鼓三挝”。
  “不”217次。构成的词有:“不如”11次,“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不知”10次,“闹市不知春色处,散在荒园废墅”。
  “生”184次。构词如:“生日”46次,都出现在词前小序中,注明某某生日、某年生日。“先生’”35次。“平生”20次,“老子平生无他过,为梅花、受取风流罪”。“书生”9次,“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有”167次:“有时”14次,“朝有时。暮有时。潮水犹知日两回。人生长别离。来有时。去有时。燕子犹知社后归。君行无定期”。“赖有”8次,“赖有越台堪眺望,那中原、莫已平安否”。“有些”7次,“老去胸中,有些磊块,歌罢犹须著酒浇”。
  “来”164次:“归来”12次,“叹归来、山川如故,人民非是”。“向来”8次,“老去欢悰无奈减,向来酒量常嫌窄”。“新来”8次,“新来边报犹飞羽。问诸公、可无长策,少宽明主”。“古来”6次,“世上荣华难保,古来名节如新”。
  “一”148次:“一枝”7次,“到一枝摇落,千林萧瑟”。“一个”6次,“漫摘取、野花簪一朵。更拣取、小词填一个”。
  “子”139次:“老子”15次,“纷纷跋扈飞扬。这老子高深未易量”。“甲子”9次,“题诗信意,也书甲子,也书年号”。
  “无”139次:“无人”10次,“甚都无人诵,何郎诗句,也无人报,书记平安”。
  “年”130次:“当年”13次,“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年年”12次,“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年年岁岁”5次,“愿年年岁岁,来献新词。”“老”128次:“老去”16次,“老去登临无脚力,徒倚屋东篱榭”。
  “山”122次。如“一自前朝龚蔡后,颇觉壶山岑寂”。
  “如”121次:“不如”11次。“如何”6次,“六韬未试,抑诗未作,如何归老。”“天”109次:“天公”7次,“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花”109次:“看花”6次。“黄花”6次,“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其中有8次出现在词牌名“木兰花慢”中。
  “中”108次:“梦中”6次。“中年”6次,“中年后、家如旅舍,身如行客。”“去”106次:“归去”9次,“便披蓑、荷锄归去,何须身著宫锦”。
  “风”106次:“西风”10次,“向西风、登高望远,乱山斜日”。“风露”8次,“风露高,河汉澹,素光流”。
  “日”103次。
  还有一些词的频率也较高。“而今”18次。“回首”14,“问顾曲周郎,而今还解,来听小词否”。“有时”13,“有时戏笔,官奴藏去,有时醉坠,宗武扶将”。“万里”12,“万里晴空无片云,月照南溪路”。“高楼”12,“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何须”11次,“老去山歌尤协律,又何须、手笔如燕许”。“白发”10次,“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这些高频字(词)反映刘克庄词的特色,抚时感事,慷慨激昂。而且大都是通俗的白话有些接近口语,大部分都在今天的共同语(普通话)中使用。
  为了更全面考察后村词的用字特点,我们用吴文英的词来做比较。吴文英(约1200—1260),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是刘克庄(1187—1269)的同代人。也是南宋著名词人,被称为“词中李商隐”,有《梦窗词集》一部。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我们用做比较的《吴文英词集》,收词341首,共32059字,使用汉字2334个字种。只用过一次的字有586个字种,占单字总数的25%,常用字集中度与刘词接近。就吴词的数量和总字数,都与后村词比较接近,且是同代人,将他们的词相比较是合适的。我们只比较使用次数最多的前30个字。从这30个字的累计使用次数覆盖整个词集的情况看,在刘词中是13.77%,吴词16.54%。
  刘:“人”“不”“生”“有”“来”“一”“子”“无”“年”“老”“山”“如”“天”“花”“中”“去”“风”“日”“何”“谁”“今”“公”“君”“新”“时”“笑”“似”“与”“事”“相”。
  吴:“花”“春”“风”“香”“云”“秋”“人”“红”“梦”“一”“月”“清”“西”“水”“玉”“不”“夜”“翠”“天”“重”“山”“寒”“雨”“飞”“醉”“时”“深”“小”“江”“上”。
  按照字频顺序,吴词使用次数最多的“花”,刘排在第14位。“风”,吴第3位,刘17位。“人”,吴第7位,刘第1位。“一”相差4位。“不”,吴16位,刘2位。“天”,相差6位。“山”,吴21位,刘11位。“时”只差1位。
  吴的“春”“香”“云”“秋”“红”“梦”“月”“清”“西”“水”“玉”“夜”“翠”“重”“寒”“雨”“飞”“醉”“深”“小”“江”“上”在刘词字频中的排位都在30位之后。
  而且各有好几百个字种,对方的词集都没有用到。如吴词中以下这些字,刘词不用:“痕”“井”“查”“鸦”“袅”“梧”“裙”“汀”“桐”“腻”“萦”“帆”“蕙”“酥”“盼”“娟”“霏”“溅”“线”“茜”“鸯”“岫”。
  这正如刘克庄在贺新郎(席上闻歌有感)词中所说的:“粗识国风关睢乱,羞学流莺百啭。总不涉、闺情春怨。”而刘词中以下这些字,吴词没有用到:“士”“侬”“叟”“杀”“伯”“师”“铁”“守”“读”“错”“尤”“答”“谪”“臣”“存”“牛”“饭”“牧””屈”“壮”“受”。
  以上这些也还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字,更不用说低频生僻字。经过比较用字情况,可以看出,两人词风差异相当大。
  再看看后村词的词牌和押韵。刘克庄词使用词牌42个。其中《贺新郎》最多,共42首。这个词牌用入声韵者激壮,用上、去声韵者较凄郁。后村词多用上、去声。其次是《满江红》31首,有21首用入声韵,声情激越,抒发恢张襟怀。《沁园春》25首,其中“和林卿韵”一和再和,达到十和。这个词牌适合于抒发豪迈情感,苏辛派词人喜欢用。《念奴娇》19首,音节高亢,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水龙吟》16首,《鹊桥仙》12首,《卜算子》12首,《汉宫春》10首。刘克庄用这8个词牌所作的词,已占《全宋词》收录他的词的63.5%,将近三分之二。
  押韵共使用《广韵》中71个韵,其中非入声韵54个,使用最多的是“之唐支尤模阳脂豪麻宵”,入声韵17个。使用最多的是“昔锡德职屋”。
  入声韵尾[-p],[-t],[-k]基本上独立。如:《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立”“湿”“急”“级”“什”“拾”“习”“集”“及”押韵,都属于缉韵,韵尾[-p]。
  《满江红·寿王实之》“绝”“阔”“节”“彻”“批”“拔”“发”“列”“掇”押韵,都是[-t]尾。
  《贺新郎·傅相生日壬戌》“错”“著”“脚”“幕”“柝”“壑”“获”“托”“薄”“若”“作”“却”,药铎同用,都是[-k]尾。
  《水龙吟·此翁饱阅人间》“客”“白”“屐”“国”“迹”“特”“狄”“笛”押韵,都是[-k]尾。
  但[-t]尾有混同于[-k]尾的倾向:《贺新郎·吾少多奇节》“节”“息”“极”“色”“敌”“匹”“窄”“日”“力”“拍”“夕”“得”押韵,其中“节”“敌”“匹”“日”是[-t]尾,其余收[-k]尾。
  《贺新郎·九日》“黑”“织”“尺”“色”“滴”“迹”“笔”“瑟”“客”“出”“寂”“匿”押韵,“笔”“瑟”是[-t]尾,其余是[-k]尾。
  《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色”“客”“脉”“石”“碧”“白”“直”“膝”“壁”押韵,除了“膝”[-t]之外,其余都是[-k]《满江红·丁巳中秋》“夕”“白”“色”“摘”“瑟”“笛”“昔”“窄”“得”押韵,[-t]尾“瑟”混入[-k]尾。
  《满江红·送王实之》“一”“笔”“策”“客”“职”“节”“日”“惜”“石”押韵,[-t]尾的“一”“笔”“节”“日”与[-k]尾的“策”“客”“职”“惜”“石”相混。
  《念奴娇·寿方德润》“日”“寂”“出”“忆”“蜜”“壁”“乞”“率”押韵,“日”“出”“蜜”“乞”“率”[-t]尾,“寂”“忆”“壁”[-k]尾。
  《鹊桥仙·足痛》“尺”“得”“锡”“膝”,“膝”[-t],“尺”“得”“锡”[-k]。
  《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法”“发”“穴”“特”“说”“策”“怯”“活”“别”,其中“发”“穴”“说”“活”“别”收[-t]尾,“特”“策”收[-k]尾,而“法”“怯”收[-P]尾。
  与之相配的阳声韵[-n]和[-ng]也有相混的趋势:《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春”“星”“仁”“纶”“云”“身”“经”“人”“情”押韵,“春”“仁”“纶”“云”“身”“人”[-n]尾,“星”“经”“情”[-ng]尾。
  其中有一些俗语词,可能是宋人口语,至今仍在莆仙方言里使用。
  戏衫(演员演出时所穿的服装):“莫是散场优孟,又似下棚傀儡,脱了戏衫还”。
  戏鼓(戏场演戏的锣鼓):“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
  棚(戏台):“戏衫抛了,下棚去、谁笑郭郎长袖”。
  佛生(佛祖生日):“癸卯佛生翼日,将戟,梦中有作”。(沁园春“有个头陀”前小序)侬(人):“我侬争取,来近思旷之旁。尔侬迎新送旧日,似君侯、清约更谁欤”。
  晏(晚;迟):“阍言宾怒如雷,因底事朱门晏未开”。
  许(那;那儿;那么):“天造梅花,有许孤高,有许芬芳。相将下车许久,但凝香之乐一些无”。
  未曾(还没有):“俗间俚耳,未曾闻这腔子”。
  底(什么):“瀛洲真学士,为底事、在红尘。攀槛朱云头雪白,流落如今底处”。
  斗(争):“初试綀衣弄纨扇,斗采菖蒲涧里”。
  桃巷(县城小巷名,今仍在)。
  齿(牙齿):“跛子形骸,瞎堂顶相,更折当门齿。麝以脐灾,狨为尾累,焚象都因齿”。
  新妇(媳妇;新娘):“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
  从用字、词牌的使用以及押韵,可以看出刘克庄的词情感豪迈,雄健疏宕,苍凉悲壮,用典精到,不涉闺情春怨。抚时感事,抒发爱国主义情怀。而入声韵尾的相混,是一种值得注意的语言现象。

知识出处

刘克庄文化研究

《刘克庄文化研究》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门社

本书从刘克庄生平、业绩、思想、刘克庄诗词文、刘克庄与地域文化、刘克庄研究、当代作家眼中的刘克庄等方面介绍刘克庄人生道路和艺术创作道路,以此介绍刘克庄爱国爱乡的精神、关心百姓的民本思想、勤奋坚韧的创作态度、以诚待人广交朋友的品格。

阅读

相关人物

余学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