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与林氏家世渊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刘克庄文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821
颗粒名称: 刘克庄与林氏家世渊源
分类号: K825.6
页数: 10
页码: 305-314
摘要: 描述了刘克庄一生四次立朝,官宦浮沉,凭借着他杰出的文学才能和辛勤的耕耘,存世作品数量丰富,诸如四库别集《后村集》、《后村诗话》、《后村长短句》及宋集珍本丛刊《后村居士集》、《后村先生大全集》(清抄本)、四部丛刊《后村先生大全集》等,内容涉及当时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地方文化的宝库。
关键词: 福建 莆田 人物研究

内容

刘克庄,号后村,莆田人,南宋大文豪,一代文宗,是“江湖派”诗人的中间力量,是豪放派词人的领军人物,其诗词以深沉的爱国思想和苍凉、悲壮的风格著称于世,与苏轼、辛弃疾堪称宋代三个不同历史时期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刘克庄一生四次立朝,官宦浮沉,凭借着他杰出的文学才能和辛勤的耕耘,存世作品数量丰富,诸如四库别集《后村集》、《后村诗话》、《后村长短句》及宋集珍本丛刊《后村居士集》、《后村先生大全集》(清抄本)、四部丛刊《后村先生大全集》等,内容涉及当时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地方文化的宝库。
  刘克庄出身名门望族,然而刘克庄家族的刘氏族谱及世系现代无存,《后村先生大全集》中有大量反映刘氏家庭及姻亲之社会关系的诗词,墓志铭、祭文等,通过梳理并结合相关文献,可以构建出刘氏家族世系,直观反映宋代刘克庄家族人物关系和社会关系。同时,《后村先生大全集》中有众多与林氏家族相关的墓志铭、诗词作品,对宋代林氏文化、林氏源流研究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在整理过程中,发现刘克庄家族与林氏家族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特别是发现刘克庄祖母、母亲、妻子均出于林氏名门望族,结合相关林氏谱牒,可以查证出刘氏与三宗林氏家庭姻亲关系世系图,从而反映两大文化士族间密切的社会关系。考察刘克庄与林氏家庭的渊源关系,对研究刘克庄成长经历、生活背景、个性形成、思想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一、刘克庄家世
  刘克庄出身士大夫家庭,祖父刘夙官至承议郎著作佐郎,叔祖父刘朔任秘书省正字,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评刘夙、刘朔两兄弟云:“隆兴、乾道中,天下称莆之贤曰二刘公。”①洪天赐《后村先生墓志铭》亦云:“莆有二刘先生,著作讳夙,正字讳朔,以言论风节闻天下,憸士畏其铓锷,同时名胜俱位下风,号隆、乾第一流人。”②刘克庄父刘弥正任吏部侍郎,刘克庄自己以郊恩奏补将仕郎起,后特赐同进士出身。刘氏家族在刘克庄的祖父这一代走向兴旺,三代八人登科,五人入馆阁,成为莆田新的名门望族。“三世登科第”除了刘克庄外,祖父刘夙、叔祖父刘朔、父亲刘弥正、叔父刘起晦、刘起世、从兄刘宬、刘希道、刘希仁共八人进士及第。“五入馆”(即入朝做官)除了刘克庄外,还有其弟刘克逊、刘克刚,从弟刘希醇、刘希谦。
  刘克庄家族居郡城北郭,李俊甫《莆阳比事》称“义门乌石刘”,与唐孝子林欑后裔“阙下林家”同居义门为邻。③莆田林氏唐代一门九刺史,有九牧之誉、双阙之荣,是莆阳世家望族。刘氏家族和林氏家族门当户对,世代联姻。
  刘克庄祖父刘夙娶林氏为妻,继室也为林氏;父刘弥正妻方氏早卒,继娶林氏,即刘克庄生母魏国太夫人;刘克庄的姑姑嫁林家;刘克庄妻为林氏,弟刘克永妻也为林氏女。
  通过对刘家墓志铭、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可以梳理刘克庄家族世系简图(见图1)。这里特别说明刘克庄子女,据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刘克庄有三子强甫、明甫、山甫和一女(适陈琰)。④据《亡室墓志铭》刘克庄妻子林节生两男昌、昇,两女靖、蘩,昇与二女皆夭,庶出一男一女尚幼。据《山甫生母墓志铭》刘克庄续配陈氏生子吉女、冲孙早夭,三子山甫。《魏国太夫人墓志铭》刘克庄母亲孙子有:强甫、伟甫、埜、明甫、桂、兴甫、山甫、某等八人。
  图1刘克庄家族世系结合《后村先生大全集》中弟弟、弟妇、侄子等墓志铭,可以推断“昌”即刘克庄长子刘强甫,程章灿《刘克庄年谱》也有此推断。①同时,也可以推断刘明甫和一女(适陈琰)为庶出,但多数文章对此语焉不详。
  二、刘克庄祖母林氏令人
  刘克庄的祖父刘夙,字宾之。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
  官至枢密院编修官,著作郎。刘夙为人耿直敢言,厚名闻而薄利势,立朝能尽言,治民能尽力,素“以言论风节闻天下”深受群臣敬仰。刘夙、刘朔二公“师中书舍人林公,事之终身,林公名光朝莆人所谓艾轩先生者也”②。理学名臣林光朝,号艾轩,隆兴初(1163年)第进士,官终工部侍郎,谥“文节”。
  得理学名儒周敦颐濂洛学派真传,专心圣贤之学,动必以礼,讲学于莆田东井、红泉、蒲弄等书堂,从者甚众,朱熹兄事之,后世学者称其为“红泉学派”,尊为“南夫子”③。南渡后,以伊、洛之学倡东南,自光朝始。
  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记载刘克庄祖父著作郎刘夙“前后夫人,皆林氏,子弥正,朝请郎淮南转运判官,弥恭,弥邵”。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记载刘克庄“祖夙,承议郎、著作佐郎、累赠中奉大夫,妣林氏,赠令人”,推测赠令人的应为后夫人刘克庄祖母。刘克庄《林程乡墓志铭》中记载林沅“君讳沅,字伯东,赠正议大夫讳良翰之曾孙,吏部尚书讳大鼐之孙,朝请郎、知宾州讳宝俭之子”。并交代“余祖母令人,君之姑也”。由此,刘克庄祖母的身份就豁然开朗,她是吏部尚书林大鼐之女。
  《莆阳比事》载“白杜林,尚书大鼐之后”。林大鼐,字梅卿,九牧六房林蕴九世孙,居白杜(今西天尾溪白),林大鼐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登进士第,历官右谏议大夫兼侍讲、殿中侍御史,权吏部尚书,为官风纪振而吏畏其①程章灿:《刘克庄年谱》,绍定元年条,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9页。
  ②(宋)叶适:《水心集》卷十六,《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四库别集,第22页。
  ③(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八,四库史部;(元)脱脱:《宋史》,《林光朝传》,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威,理公道而人遂其乐。①据仙游《联桂林氏族谱》,结合林大鼐相关文史记载,②列出刘克庄祖母林氏家族世系(见图2)。另清康熙《莆阙下林氏族谱》和清光绪《林氏西山本支族谱》载,“(九牧)蕴公曾孙嵩公次子白嗣孝子欑公之孙彝赞”,但后世一直将林大鼐归九牧六房之裔,待考。
  图2刘克庄祖母林氏家族世系
  三、刘克庄母林氏魏国太夫人
  刘克庄的父亲刘弥正,字退翁,号退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登进士第,知抚州临川县,有惠政,入为太常寺丞,提举转运淮东官,终吏部侍郎。③据叶适《故吏部侍郎刘公墓志铭》记载刘弥正“原前夫人曰方氏,今夫人曰林氏,子四人,曰克庄,迪功郎隆兴府靖安县主簿;曰克逊,曰克刚,方以公遗恩任之;曰克永”④。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记载刘克庄“父弥正,朝议大夫、吏部侍郎、累赠少师,妣方氏赠鲁国夫人,林氏魏国夫人”。刘克庄兄弟四人均为林氏所生。
  刘克庄为母亲作《魏国太夫人墓志》载“曾大父选,官大中大夫。大父孝泽,官直秘阁、福建转运副使。父榕,台州教授”。魏国太夫人林氏,生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系出莆阳世家唐孝子林攒之后,里人号所居曰“孝友之家”。林欑,九牧之侄,唐贞元初,仕为福唐尉,弃官还家,侍母至孝。母亡,庐墓守制,自埏甓作冢,孝感动天,有“白乌来翔,甘露三降”之瑞,受唐德宗赐立双阙,旌表门闾,世称孝子公,成为历代尊崇的孝道典范,里称孝义里,所居地称义门,时号“阙下林家”。①阙下林家在宋代簪缨继起,人才辈出,义门乌石七房,出现兄弟叔侄科甲联芳的奇观。进士林伟为录事参军,进士林伸不畏权势,为民谋安,方志立传,至今存世的东岩山报恩寺石塔,为他所倡修。林孝渊、林孝泽兄弟进士,居官清廉,史称“兄弟双廉”;②林孝渊子林仲璵、林孝泽子林榕、林枅、林孝源子林白均父子、兄弟进士。魏国太夫人父亲林榕,隆兴元年与从弟林虙及林光朝同科进士,授为台州教授,叔父林枅(字子方)为宋代名臣,“吏畏民怀,为当世所称道”,与杨万里为挚友,杨万里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赠其,丞相陈俊卿诗赞“双阙门高袭庆余,相望再世拥轺车。清名益重先君子,远俗争看行秘书”。
  刘克庄《林龙溪墓志铭》(林及之)说“吾母太淑人,君之从女兄也”;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载刘克庄祖父刘夙“女嫁郑其卿、林尚之”。刘克庄《林公辅墓志铭》(林友仁)“君本生父讳尚之,理掾(林应之)弟也。予姑,君本生母也”。结合清康熙《莆阙下林氏族谱》与清道光《阙林家谱》,整理出刘克庄母亲林氏家族世系,可以看出,刘克庄母亲和刘克庄姑姑似乎是换亲联姻。
  《魏国太夫人墓志》载林氏“少孤,与伯姊博诵图史,尤熟班马二书,于忠臣孝子、贞女烈妇言行,琅琅成诵。季父吏部公枅尝曰:‘使二女为男子,吾兄之后其可量乎!’既笄,吏部公(林枅)以归于我先君”。刘家虽文风鼎盛,但居官清廉,仍然苦贫。刘克庄母亲林氏嫁刘家时,一大家族共同生活,诸叔未婚,两姑未行。林氏知书达理,操持家事,持家有方,虽乏绝无戚容。刘克庄父亲先逝,林氏抚孤刘克庄几个弟妹成长,拊之慈,诲之严,男传家学,女嫁士人。刘克庄对母亲有深厚感情,在他心中,母亲林氏是个标准的贤妻①(唐)黄璞:《林孝子传》,《全唐文》第09部817卷;(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九五,《孝友传》,乾隆四年刻板。
  ②(清)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卷十九,《人物风节传》。
  图3刘克庄母亲林氏家族世系良母形象。
  林氏晚年清修礼佛,得至言妙义于经卷之外,幽洁如隐君子,刚介如烈丈夫。“初封宜人,后以子克庄升朝,进太硕人,进大淑人,封宜春郡太夫人。
  进文安郡,封崇国太夫人,进福国、魏国”。(宋)马廷鸾《碧梧玩芳集》与《全宋文》均有收录刘克庄母亲林氏赠魏国夫人制诰文。①四、刘克庄妻子林节刘克庄和他的妻子林节是门当户对的恩爱夫妻。林节年十九嫁刘克庄,一生追随刘克庄宦游四方,夫唱妇随。林节性情和顺、贤孝,虽为贵夫人,其奉养服用,不改旧日,勤俭持家,安贫乐道,与妯娌相处和睦,深得婆婆魏国太夫人喜欢。林节过世后,刘克庄“吾母之悲愤伤痛过时而未平焉”。
  林节贤良淑德,深明大义。有次林氏病笃之际,刘克庄接到出征命令,不忍离去,林节劝刘克庄“夫病小挠,虏入大耻,若之何以小妨大也”。在个人小患与国家大难面前,劝夫不要以小妨大,有气度、识大理,刘克庄在《亡室墓志铭》称赞她:“君有至性,忠孝大旨皆暗与吾徒合。”嘉定十五年(1222①(宋)马廷鸾:《碧梧玩芳集》卷八,宋集珍本从刊,第6页;《全宋文》卷八一,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
  年),三十六岁的刘克庄携妻子赴桂林,入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司幕,漓江遇险,“柁折舟漩,危在瞬息”,林节镇静自若,处变不惊,表现出大家闺秀的风范,刘克庄为之赞叹“君之至性,世所罕见”。
  绍定元年(1228年),林节“苦脾泄,饵岁丹黄芽不止”,溘然而逝,年仅三十九岁。妻子林节的早逝,刘克庄非常悲痛,一生时常怀念旧情。《后村先生大全集》中有为林节作的《风入松》(福清道中作)、《风入松》(癸卯到石塘追和十五年前韵)、《壬辰春上冢五首·西楼》、《石塘感旧十绝》(5首)、《秋思一首》、《亡室丧归祭文》、《亡室祭文》、《还里祭亡室文》、《亡室掩坎祭文》、《亡室墓志铭》等2首悼亡词、7首悼亡诗、4篇祭文、1篇墓志铭,哀戚动人,情真意切。
  林节系出福清石塘林氏,今福清瑞亭(现称东塘林氏)。明代郭万程《宋石塘林氏》有翔实的论述,福清石塘林氏在宋代科甲鼎盛,出了13位进士,盛极一时。①有祖孙“一门三阁”(林遹任龙图阁、林瑑任宝章阁、林环任焕章阁),林节父亲林瑑与林环、林璟三兄弟中同科进士,名震天下。不少人误将福清石塘林氏想当然的归为莆田九牧林氏,实际上刘克庄《林沅州墓志铭》(林埏)就有明确记载“其先固始人,八世祖著作平迁福清。曾祖讳伯材,三举进士不第。祖讳格,特奏名,为建州司理参军,赠通议大夫。父讳遹,元符进士第四人,事高宗皇帝再为中书舍人,终龙图阁直学士,赠少师”。
  尽管妻子早逝,刘克庄与福清老丈人林氏家族一直往来密切,“盖五十年间,余出而仕,仕而归,必道君里,访问亲朋”。刘克庄撰有石塘林氏《林沅州墓志铭》《直秘阁林公行状》等大量墓志铭、行状、祭文、序文等,从中,可以勾画出石塘林氏世系和辉煌的家世。
  林节曾祖林遹,字述中,元符三年(1100年)中甲科进士第四名。因张邦昌被诛,削其科名,升林遹为第三名,即“探花”。宣和年间知南剑州。建炎二年(1128年),自起居郎特进中书舍人,以中大夫徽猷阁待制,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绍兴元年(1131年)进宝文阁待制,知广州。终龙图阁直学士,赐爵“开国子”,赠少师、金紫光禄大夫。史家称林遹为“南渡功臣”。
  靖康丙午(1126年)任提举常平的林遹循按泉南,与刘克庄母亲魏国太夫人的叔祖父泉州通判林孝渊同游泉州九日山,留下两块石刻,至今仍在。
  ①(明》黄宗义:《明文海》卷四百二十八,《杂传·宋石塘林氏》,四库别集。
  图4刘克庄妻林节福清石塘林氏清光绪《莆田前埭林氏大宗族谱》记载莆田九牧长房林苇之孙林遹“任福清县尉,居福清”。按谱考林苇之孙林遹应为唐代人(约公元805年前后出生),和福清石塘林遹相距约300年,显然同名不同人。另有福清西溪林氏林遹,是否苇公孙林遹,学者多有论辩。
  林节父亲林瑑(1159—1229),字景长,少入太学,淳熙十一年(1184年)兄弟三人同科进士,授鄂州教授。嘉定初年,除国子正,迁武学博士,改国子监博士,请外,知兴化军,为政尚仁,“节约浮费,增置学舍”,擢广西提点刑狱,因病辞归。宝庆初年,除宝章阁,以直秘阁主管亳州道宫,官至朝请大夫。生两男一女:长男林公遇、次男林公选、女儿林节,适刘克庄。著有《通鉴纪纂》30卷,《莆阳比事》有林瑑题跋。
  林同(?一1276),因祖上林瑑故,荫官直宝文阁,历任知县。他性格豪爽刚毅,有侠胆,经常疏财仗义,颇受乡里拥戴。时元军大举南侵,林同毅然与妹夫刘仝祖设立“忠义局”,招募义兵,抗击元军。兵败被俘,林同咬破手指用鲜血在墙壁上写下:“生为忠义臣,死作忠义鬼”,誓不降元,坦然赴难。
  后人建“忠烈祠”纪念他。其事迹载《宋史》忠义传。林同著有《闲话绪余》、《孝诗》1卷及《学海类编》等,刘克庄曾为《孝诗》作序。
  据记载,宋咸淳四年(1268年),林同、林合、林观三兄弟,重修祖屋,开辟石塘,刘克庄撰《新筑石塘》后,又作《小孤山记》,题其新盖精舍匾曰“小孤山村”。此后至今,该地名“小孤山村”。
  古代世家大族在缔结婚姻关系时,非常重视对方的家世门第和才学,讲究门当户对。刘克庄祖母、生母、妻子均出于林氏名宗,均为进士之女。刘克庄的成长经历、生活点滴以及性格形成、思想发展都与她们息息相关。名门望族都有世代相传的优秀家风,家族中出现出类拔萃、深孚众望的人物,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有强大的感染力量,形成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林氏家风对刘克庄的影响无疑会通过这三位林氏大家闺秀渗透生活各个层面,可以说,刘克庄的辉煌成就与她们不无关系。刘氏家族与林氏家族均累世显贵、世传家学,融合并进,孕育出一代文宗刘克庄。

附注

①(宋)叶适:《水心集》卷十六,四库别集,第22页。 ②(宋)刘克庄撰:《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九五,四库丛刊,第1页。 ③(宋)李俊甫:《莆阳比事》卷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5页。 ④(宋)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藁续集》卷二十三,四库别集,第1页。

知识出处

刘克庄文化研究

《刘克庄文化研究》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门社

本书从刘克庄生平、业绩、思想、刘克庄诗词文、刘克庄与地域文化、刘克庄研究、当代作家眼中的刘克庄等方面介绍刘克庄人生道路和艺术创作道路,以此介绍刘克庄爱国爱乡的精神、关心百姓的民本思想、勤奋坚韧的创作态度、以诚待人广交朋友的品格。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龙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