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修典再现先贤文采华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703
颗粒名称: 盛世修典再现先贤文采华章
其他题名: 黄鸿恩献资影印出版《莆阳黄御史集》、《莆阳知稼翁集》
分类号: I25
页数: 4
页码: 488-4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冬,莆阳东里黄滔公第三十二世、状元黄公度第二十四世孙,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莆田市办事处主任黄鸿恩,假顺耳之年,自芹献微资将先祖遗之家藏珍本《莆阳黄御史集》和明代天启钞本《莆阳知稼翁集》(上下卷)影印出版,奉献于社会、奉献于宗亲,再现先祖先贤之文采华章,昭大体大,相信读者有此两册文集在手,有助于 “贤者识其大者”也。
关键词: 盛世修典 先贤 文采华章 黄鸿恩

内容

2005年冬,莆阳东里黄滔公第三十二世、状元黄公度第二十四世孙,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莆田市办事处主任黄鸿恩,假顺耳之年,自芹献微资将先祖遗之家藏珍本《莆阳黄御史集》和明代天启钞本《莆阳知稼翁集》(上下卷)影印出版,奉献于社会、奉献于宗亲,再现先祖先贤之文采华章,昭大体大,相信读者有此两册文集在手,有助于“贤者识其大者”也。出版者衷心祝愿广大宗亲和学人,乘“盛世修典、文化复兴”之长风,挂“古籍整理,求美创新”之风帆,安心事学,严谨求实,梳理源流,勇往直前,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中华民族有浩浩五千年之文明历史,那漫长的封建社会有延续发展的历史结晶,历代先贤为铸造中华之文明,莫不殚精竭虑,继继承承。这种继往开来的发展历程,使儒学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中,加上历代学者的辛勤耕耘和精心浇灌,这棵参天巨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遂有今日灿烂之文化。唐、宋两代学人有幸在高于其他朝代先哲的起点上,开创自己的文化业绩,而且在许多方面超越了先哲,登上新的制高点。特点是涌现了一大批著名学者文人,学术成果耀人眼目,如莆阳之唐代御史黄滔——“闽中文章初祖”,宋代之状元、考功员外郎黄公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江夏黄氏,固始徙闽,再迁莆阳,始祖黄岸,六世孙滔,择居东里,派衍八闽,绵延海外,绳绳子孙,科第蝉联,世代簪缨,文韬武略,善行义举,载誉莆阳。黄氏先贤,忠君爱国,鞠躬尽瘁,宦绩政声,驰传朝野。文江师宪,如椽大笔,挥写诗书,流传于世,施惠八方,青史留名。今逢盛世,续修谱牒,文献典籍,自当抢救,刊刻行世。特别是政府号召:“现存有些古籍的孤本和善本,要采取保护和抢救的措施。”基于此,黄鸿恩副会长千方百计搜求,终于觅得先祖黄滔公撰 《莆阳黄御史集》 之家藏珍本,谨依原风貌重刊。
  黄滔(840-911),字文江,五代闽文学家,莆阳延福里(东里)人。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光化中除四门博士,寻迁监察御史里行充王审知威武军节度推官,佐王审知治闽,得以施展平生之抱负,史称其有规正之功。黄滔与罗隐、林宽、崔道融、徐寅等友善,有诗文往来,工诗善文,尤擅律赋。
  宋代孝宗淳熙三年(1176),光禄大夫,大诗人杨万里致仕居家,应沃之请,为《莆阳黄御史集序》云:“永丰君(黄公度之长子黄沃)自言此集久逸,其父考功公始得之,仅数卷而已,其后永丰君又得诗文五卷于吕夏卿之家,又得逸诗于翁承赞之家,又得铭碣于浮屠老子之宫。当御史公之时,岂自知自诗文之传不传哉,然二百年间,几乎泯矣,而复传于二百年之后,则士之所立,顾其可传与否耳。其不传也,奚以戚,其复传也,奚以欣。……永丰君能力求其祖之诗文于二百年之前,其可尚也。、得此书又欣然刻印,以供君子之好古书者,其又可尚也。”
  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焕章阁学士、宣奉大夫魏郡公洪迈为《莆阳黄御史集序》云:“御史生最晚而独不然,其文赡蔚有典则,策扶教化;其诗清淳丰润,若与人对语,和气郁郁,有贞元长庆风概。……《马嵬》、《馆娃》、《景阳》、《水殿》诸赋,雄新隽永,使人读之,废卷太息,如身生是时,目摄其故,为文若是,其亦可贵矣。”
  黄公度 (1109-1156),宋文学家,字师宪,号知稼翁,兴化军莆田人。高宗绍兴八年(1138)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除秘书省正字,坐以书讥时政,且与赵鼎往来,得罪奸相秦桧,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秩满,通判肇庆军府事。绍兴二十六年(1156)拜考功员外郎,旋以疾终。公度诗文词赋兼擅,有《知稼翁集》十一卷传世。文集卷末载其子沃跋云:“文成辄为人取去,故笥所存,涂乙之余,才十一卷。沃于暇日泣而次之,名曰《知稼翁集》,已刊于家塾。今复刊于邵阳郡斋。考先祖文集十一卷,有家塾本,载有陈俊卿序,邵阳郡斋本,载有洪迈序。”
  状元黄公度文学作品多用朴实言词营造感人之意境,艺术造诣很高。邑人名相陈俊卿评其诗“典重蕴雅,如其为人,诗作格律森严,兴寄深远,虽未尽追古之要,亦自成一家。”洪迈赞其诗“铿锵蹈厉,发越沉郁,精深而不浮于巧,平淡而不近俗。”《四库全书总目》评其文:“恬静而轩爽”。学者陈延焯对公度词作特别推崇:“气和音雅,得味中味,人品既高,词理亦胜。”其生平事迹可见邑人宋参知政事龚茂良撰《宋左朝散郎尚书考功员外郎黄公行状》、邑人吏部尚书林大鼐撰 《墓志铭》、黄沃 《宋尚书郎圹铭》 及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等书。
  今欣逢昌明盛世,国泰民安,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炎黄子孙的早日统一,人知发展姓氏文化之重要,世趋之开展海内外蝉宗认祖联谊之活动。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自成立之日伊始,在黄如论会长的带领下,时时挖掘、发现、整理、编撰和出版自己姓氏之族谱《福建黄氏世谱》丛书和先贤文献。为弘扬祖宗功德,激励黄氏后昆,振兴中华传统文化,黄鸿恩副会长不忘时常拜读先祖先贤之文献,有如面聆謦欬,每每获益匪浅。其耳际犹闻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整理古籍,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遂执意重刊先祖黄滔公、黄公度公之不朽华章,这一知津执要之举,也赢得莆田市姓氏源流研究会广大会员和专家、学者的交口赞誉。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壶山门第第一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书作者从先祖唐代桂州刺史黄岸开篇,叙述莆阳黄氏这支名门望族的族史,唐代还写了才女贤妃江采苹、书法家林藻、衡州剌史许稷、高僧本寂、状元徐寅与开闽武肃王王审邽、御史大夫翁承赞等。宋代莆阳更是俊秀星驰、英才辈出,璨若星河。如书中所描述的身居宰相的陈俊卿、龚茂良、黄镛,历官尚书如刘克庄、名臣蔡襄,巾帼名士林默娘、钱四娘,名史学家郑樵等。明清时代,莆阳历史名人依然层出不穷,如书中所写的明代户部、兵部、吏部尚书陈俊、户部尚书郑纪、刑部尚书林俊、礼部尚书陈经邦、廉史孝子陈茂烈、兵部尚书林兰友;清代礼部右侍郎郭尚先、御史江春霖等。此外,作者还综述了莆阳黄氏历代书画、雕刻家,列举从唐代黄滔及至当代画家黄羡,《壶山门第》即广叙众多名人雅士、乡贤儒者,堪称一部莆阳人物传记。构出“书香门第”一词,传出莆仙这块神奇土地的人杰地灵、俊造如林、光辉烂灿的文化颂歌。

阅读

相关人物

黄祖绪
责任者
黄鸿恩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