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在画集》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515
颗粒名称: 后记
页数: 1
页码: 92

内容

后记郎瑛(1487-1566)在《七修类稿》卷六·《戴进传》中有段关于记述戴进的艺术感慨:戴常奔走南北,动由万里,潜形捉笔,几经春秋,无利禄以击之也。生死醉梦于绘事,故学精而业著,业著而名远,似可与天地相终始矣。究其当时,不过一画工而已。呜呼!世之赫赫目前,以富贵骄人者,名随身没,不知所自树,视此宁不愧诸?李在亦然,嗜古好学,痴迷绘事,业著名远,世代传扬。
  李在精通易理,为人平和低调,艺精情商过人。
  李在被皇帝“钦取”入京,历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和成化五帝五朝,任宫廷画师逾五载,寿八十八,诚古今中国历代画家中寿高业著,而名垂画史之大智慧者。
  李在人物画主要师法梁楷、马远;山水画师法马、夏、李唐和郭熙;花卉自家笔意,独具家法。笔者穷尽探索,李在留世杰作,有图文记载,凡四十幅。本画集海选(日本、台湾、大陆) ,择其部分赏析,皆源自博物馆,系国宝级典藏精品。雪舟在京向李在学习设色破墨并创作《四季山水图》,故一并录之。
  李在既是明代“浙派”、“院派”的一位重要画家,也是“闽派”、“闽中画派”的第一创始人和杰出的领军人物。其后闽中画坛又名家辈出,大师云集,先后开宗立派,名符其实。而“闽中画派”全面科学涵盖之。故中国绘画史应该添上“闽中画派”。“闽中画派”弥补了福建画史之前在中国画坛唯有“闽习”、“闽派”之声,却无呈现画派实际内容之遗憾!而《李在画集》正是闽中画派精品系列的重要力作。首次完整论述李在为“闽中画派”的开派宗师,“闽中画派”的渊源,“闽中画派”的传承。理论与作品相印证:“闽中画派,渊远流长,帜树东南,卓尔不群”(陈传席语)。
  感谢李在十二世裔孙李文耀先生偕子进铭先生及李氏宗祠李文林等提供江口《郑坂李氏族谱》(系1721年所修,自唐李元祥起,极为珍贵)等有关李在的实物、史料,为《李在画集》的出版提供帮助。另曾鲸画像在《李在画集》刊登,也为国内首次出版,极其难得。
  在此感谢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于2013年2月14日第一届莆田市书画艺术节上,为笔者拙著《闽中画派》举行隆重的首发式。中共莆田市委书记梁建勇亲临首发式现场给予关心和支持,中共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立华,莆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丽冰出席首发式。《福建日报》、凤凰网、新浪、网易、中国文化艺术网和《湄洲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相继予以关注、支持和报道。
  《闽中画派》画集出版后引起中国学界著名专家、学者、教授的关心、鼓励和肯定,尤其是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陈传席教授欣然为《闽中画派》和笔者连题两幅墨宝,予以肯定、奖掖和提携!不久,陈教授又为笔者拙著《李在画集》题写书名,并赐题:“莆田市闽中画派艺术研究院”。
  众所周知,陈教授是当代中国美术史论,美术理论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专家之一。但陈教授刚从国外讲学回到北京,不顾辛劳当即阅审拙著《李在画集》,并连发三条修改意见。如:要有“李在研究资料集”;李在宗郭熙、马、夏及其学生“雪舟”的作品均在陈教授指导下给予刊登;另“曾波臣先生像”笔者在后记中简单提到为国内首次出版,陈教授立即来信指导,既是首发,那起码也得占半版并附释文。陈教授的用心指导以及陈教授夫人石莉博士的鼎力相助,《李在画集》方得以顺利面世,无限感恩,感激永存!感谢朱以撒教授,翁振新教授,徐庆平教授及艺术界名家梁桂元、方纪龙、朱金明、郑祖杰、王鸿、黄祖绪、陈光池、方金河、胡进曦、张向阳、高一花、潘真进、吴信、刘大明、林国霖、王朝明、黄燕峰、许国飞、许国发和林鹏、姚建宁、吴元彬、俞建煌、魏洪霖、陈丽云、俞瑞建、林春新、俞亮等良师益友的真诚帮助,在此深表谢忱!感谢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博物馆、南京图书馆、广东中山图书馆、天一阁和福建图书馆等单位为本书的出版给予支持和帮助。
  因本人学识所限,欢迎各位专家、学者不惜赐教,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修订,不甚感谢!俞宗建于莆田市闽中画派艺术研究院2014年6月21日

知识出处

李在画集

《李在画集》

出版者: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莆田市明代李在画家作品集的绘画精品,展现了这一时期的特征风貌。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