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灭倭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明代莆仙及东南沿海抗倭集》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375
颗粒名称: 兴化灭倭议
分类号: K248.205
页数: 1
页码: 309
摘要: 本文摘自明代俞大猷撰《正气堂集》卷之十五的兴化灭倭议。
关键词: 倭乱 明代 兴化

内容

窃谓欲灭平海大伙之穷寇,使分拆其势而灭之一策也,而中有踈遁者;使连结其势而灭之一策也,则无余类矣。使之分拆而灭之者,何也?海上兵船退泊他澳,使贼得分一半入海,而从追击之;陆路战兵远离屯扎,使贼得分一半从陆之。而后击截之。入海者,或遇昏黑之夜,追寻无踪,则一功不得;追寻有踪,击获多寡未可预度。陆截者,或昏黑之夜邀击其半,或得其十之二三而已。故曰中有踈遁者。此则据今日兵势言之,祗可望其若此耳。使之连结而灭之者,何也?俞总兵营见结于秀山,刘总兵营见结于明山。其二营俱且仍旧,一面速催戚总兵之兵早到地方。俞总兵分兵一半与之合势,前去渚林咽喉之地,横结数营。仍于营前,自左海边起至右海边止,约二里之地,立为一字排栅。栅外乃开深沟,日夜固守,使贼不能陆遁。然后多用叭喇胡船及三板船,装载大小铳,直至平海卫岸边,将贼人船只尽行击坏。贼水陆路断,麦米食尽,一网收之,宁有孑遗?
  或曰:“戚兵若到,共有二万,何不迫城大战以收速效?子为久巧之图,师老财匮,其将若何?”曰:“世之论征伐者,皆未游宦两广,故谈月日迁延,则以为异。若曾宦游两广者,则知其为非异也。如张琏贼众万馀,汉、土官兵十七八万,粮米十五万,银二十余万,整备于一年之间,围攻两月而后收万全之功。若林朝曦,陈绍禄众亦盈万,官兵止二三万临之,遂被挫衂,延至今日,尚未妥帖。今倭贼有二三千,从贼有七千,且人人皆欲死斗,官兵之数仅与相当,约日列阵以合战,胜负之形相半。若迫城而攻之,彼实我虚,彼饱我饥,彼逸我劳,万一被其挫衄,东南大事去矣。我列营以困之,彼欲攻栅遁走,则彼虚我实,彼劳我逸,彼饥我饱,纵有突遁,则秀山、明山二营之兵又截于前,故曰可使无孑遗也。”
  或曰:“倭贼攻城,每每易破。今言攻彼之难,何也?”曰:“攻者虎也,守者羊也,其破之易固宜矣。若守者皆虎,而攻者未必虎,贼相机冲出,胜负盖未可知。堂堂王师以讨穷寇,庙算无术,先战而后求胜,乃今世用兵之通弊。今日岂可复蹈之哉?且速战,贼之利也。贼祗喜一战,胜亦可遁,负亦可遁。迟战,我之利也。兵日益多,守日益固,贼日益困矣。窃意天于此贼,似有欲尽灭之意。离兴城不他遁而往崎头;胜欧兵不他遁而入平海,皆自投死地,进无所之矣。乃今以臃肿之势,未易遁走,姑食麦以活旦夕。故曰天欲尽灭之也。今夫奕者,急斗则脱,虽有所获,亦不能多。远佈则固,可以多获。敌以战为守,我以守为攻。攻守之机,微乎微乎,至于无形。如戚副总之兵未必即到,到又欲别用,须早发银一万两,限二十日之期,泉、漳、汀之间,可得雄兵一万,添属刘总兵,比之客兵尤为得力矣。自古当事之人每有建议,不能取信于当时,而多取信于后代者,治日常少,乱日常多,盖有由也。”作《灭倭议》。
  (摘自明俞大猷撰《正气堂集》卷之十五·书)

知识出处

明代莆仙及东南沿海抗倭集

《明代莆仙及东南沿海抗倭集》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明代莆仙人民抗倭事迹;第二部分叙述林兆恩、卓晚春抗倭义举。下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明代东南沿海抗倭实录;第二部分叙述明代嘉靖年间抗倭英烈;第三部分叙述明代嘉靖年间抗倭诗咏及附录、参考文献。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