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三教关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明代莆仙及东南沿海抗倭集》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355
颗粒名称: 明末的三教关系
分类号: K248.205
页数: 3
页码: 175-1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明末的三教关系,吾莆明末林兆恩所创的夏午尼教(即三教),是一种独特的地方宗教,流传颇广,影响颇大,其教派经典迄有存本,教徒亦复不少,但其教义鲜有人作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为日人小柳司气太所作,刊在高濑博士“还历纪念支那学论丛”中。全文分:一、“明儒学案”中所见的诸学者,二、林兆恩,三、李贽,四、当时的佛教及文学者。
关键词: 明代 夏午尼教 关系

内容

言:吾莆明末林兆恩所创的夏午尼教(即三教),是一种独特的地方宗教,流传颇广,影响颇大,其教派经典迄有存本,教徒亦复不少,但其教义鲜有人作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为日人小柳司气太所作,刊在高濑博士“还历纪念支那学论丛”中。全文分:一、“明儒学案”中所见的诸学者,二、林兆恩,三、李贽,四、当时的佛教及文学者。共四节,本篇为第二节全文。外国人研究三教的文章此为仅见者,虽其论述距离科学的研究和批判尚远。亦可作参考。
  林兆恩
  关于林兆恩传,久不能明。近顷读黄宗羲“南雷文案”卷九“林三教传”,始得明其略历。兹摘抄其大意如下:兆恩字懋勋,别号龙江(案:此外尚有子谷子,三教先生诸号),福建省莆田人,年十八,从释老二氏游,得其大旨,遂弃举子业,倡三教合一之说。嘉靖末,流倭入闽,兆恩著《防倭管见》建防御策,当时不能用其言。兵后,积尸盈野,兆恩出家财收疗。至于数,万。耿定向督学闽中,以山林隐逸荐于朝,不报。兆恩在青阳洞修道家炼丹之业,以所谓艮背法的心理疗生为人却病,行之多验。又别有奇术能济人于危急之时,故徒之者愈众。自士人及于僧道著籍为弟子者,不下数千人。其中,一时胜流袁宗道(袁宏道之兄)、萧云举等皆北面称弟子。遂被当路者认为邪教而受弹劾。当时邹元标曾为之辩护曰:讲学随人意见,何事力争?又与道教关系极深的袁黄(即袁了凡)曰,早岁读书,多有未解处,每于“三教集”中阅之豁然。万历二十六年(1598)卒,年八十二。闻兆恩之风而起者,有程云章、朱方旦等。兆恩所著书数十万言,其教儒为立本,道为入门,释为极则,然观其所得炼丹入神,则于道家之旁门为庶几焉。
  以上为黄氏所说的大意,其著作数十万言,即称为《林子全书》、《四库全书提要》卷一二五杂类存目云:《林子全书》四十卷,是编乃其门人涂元辅汇刻,分元、亨、利、贞四集,每集十册。
  我所亲见的《林子全书》,为学习院所藏本,分元、亨、利、贞四函,三十二本。
  倡道大旨,三教经略、说夏、心镜指迷、常明教、本体教丝银喻、何思何虑解、七窍问答、心身性命图说、性命答话、心斋图说、心圣教旨、三教无遮大会、分摘自序、欲仁篇、心圣直指、无生篇、心本虚直篇、先衍元神宝义、梦中人、佛菩萨萨戒、颂章、权实、寓言破迷、持斋辨惑、念经辨惑、醒心诗、醒心诗摘注、联句。
  以上元函,七本。
  《四书正义篡》六卷、《道德经释略》六卷、《金刚经》、《统论》六卷、《心经概论》、《常静经释略》。
  以上亨函,九本。
  《三教会编要略》九卷、《旧稿》三卷、《续稿》七卷、《豫章答语》、《豫章续语》《九序摘言附疏启》《疏天文稿》《分摘宗孔心要》二卷、《分摘玄宗大道》二卷、《分摘性空宗旨》二卷。
  以上利函,九本。
  林子五切不可示戒诸生。林子、夏语常原数、明经堂、立本儒经、诗文浪谈、歌学解、林子自书存省规条、崇礼堂著代礼祭图说、井田、六义条答、酌古文武礼射图说、导河迂谈、三纲卦、见性篇、教外别传、性命仁丹、须识真心、常道篇。《三教道统中一经》三卷、《夏一言》二卷、《寐言录》三卷、《三峰先生玄歌及玄谈》《三一教主说弥勒尊佛宝经》《三一教主夏牟尼本体经》。
  以上贞函(以上,收入日本“续藏经”中者,有《金刚经统论》一卷,《般若心经释略》一卷。)
  这若非全体的总目录,则学习院本是否即原本,殊不明,又其编纂亦系多数的门人,并非如《四库全书》所说的,出于涂元辅一人之手。那么,则四库本于院本,在其内容间或有多少的差异吧。
  兹即据学习院本略述林兆恩的思想:
  第一,三教圣人的所说,不外我心;心为本体,三教的圣人如合符契,然入道之门,必须以孔子为宗,因为道德的实行,是第一的。而道德之大者为人伦。儒教即究明此人伦之道而实修之。故当先通过此关门,然后方能悟及二氏之理。原来,人伦之道,二氏亦所不禁,老子有子孙,释迦亦是同样的。二氏之重仁义礼智与儒家无异者,其理由即在于此。故道士,僧侣当善体开祖的精神,回复旧习惯应许其娶妻。
  第二,关于学道应以孔子为宗,已见上述。然我们当更进而根据二氏之教,洞明心的本体,锻炼心法。故曰:儒之教,教以人伦日用,以立本也。道之教,教以心身性命,以入门也。释之教,以本体虚空,以极则也。……古人有言,曰:必须了得世间事,然后方能出世间。又曰:天下未有不忠不孝,而能成仙作佛者。(卷八,门人林廷润识语)
  第三,兆恩据前述的思想,特建宗孔堂及心圣轩,并置镜于其中,以为这是心镜的象征(卷一,心镜指迷)
  第四,林氏以为二氏禁止婚嫁,乃后世失其正传,故必须加以改正。且二氏的教理,往往有寓言,如道家的长生不死或炼丹,佛说的天堂地狱等,皆不能单照文字事加以解释,所谓长生不死,即肉体虽消灭,而吾心仍与黄老孔释一体,长存于天地之间的意思。炼丹为真气的调节,决非丹砂黄冶。天堂地狱要皆我心所作。至于不入深山不能修道,不出家不为僧侣,皆形式的事情。故斋戒的种类虽多,以心斋为大。数千日的读教念佛,若不明心见性,究亦何益。故释氏亦曰:念佛一声,刷口三日,闻禅一句,洗耳三次。
  (卷六,破迷持斋辨惑念经辨惑)
  第五,艮背的心法,林氏系本于易经的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而立说的。这大约是从程明道所述的定性书(《近思录》卷二)等而想出来的。他说:
  背字从北从肉,背乃北方之肉也。北方属水,今以北方之背之水推之,而南方之心即火矣。火阳也,南之而居前。水阴也,北之而居阴。今以心之火之南,而洗之以背之水之北,易之所谓洗心退藏于密,孔门传授心法也。
  盖附会五行说,而又加以道教的真水真火交养之说。其大旨在说明我与太虚原同一体。其他,还值得记述的地方颇多,依前纪著述目录加以推测,则有如三教合一的主张。其说乃系道教七八分,佛教二三分,而以儒教饰其表面。换言之,这似是实行一种的社会教育,成人教育。是以能获得多数的信仰者,归依者。
  这样以大众为目标的宗教,动辄生出种种的弊端。《四库全书》曾称林氏的所说与黄巾、白莲之徒无择。惟林氏本人决无这样的野心。兆恩有弟名兆珂,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其著《毛诗多识篇》《宙合篇》等,曾著录于《四库提要》。《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一三列传一〇一,有采录《福建通志》所载的小传。
  (摘自《福建兴化文献》第十辑小柳司气太作《明末的三教关系》)

知识出处

明代莆仙及东南沿海抗倭集

《明代莆仙及东南沿海抗倭集》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明代莆仙人民抗倭事迹;第二部分叙述林兆恩、卓晚春抗倭义举。下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明代东南沿海抗倭实录;第二部分叙述明代嘉靖年间抗倭英烈;第三部分叙述明代嘉靖年间抗倭诗咏及附录、参考文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