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红壤性红壤分类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3272
专题名称: 砖红壤性红壤分类情况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13/001
起始页: 0122.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砖红壤性红壤(赤红壤)分布面积最大,遍布于境内丘陵、台地。由于母质、地形、水文条件的差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各地的发育程度也不同。 酸性岩赤红壤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丘陵、台地。林业利用中多种植树耐旱的马尾松、黑松、相思树,个别还有杉木等针叶林,典型代表地:紫帽下茂。分布于低丘台地顶部的侵蚀赤红壤同属砖红壤性红壤亚类,自然植被仅有小量稀疏的相思树、山芝麻、黄枝子、野枯草等零星分布,典型代表地:磁灶岭畔。都是市境主要的林业用地土壤类型。 粗骨性赤红壤属粗骨性砖红壤亚类,分布于内地丘陵、台地顶部和陡坡地段。表土层常被侵蚀,土层浅薄,土体呈现粗化骨质,零星生长马尾松、相思树、木麻黄等。典型代表地:安海大山后。 赤土(薄赤土、中赤土)、赤沙土(薄赤沙土、中赤沙土、厚赤沙土),同属赤土亚类,多分布于海拔50米以下的台地,是砖红壤性红壤经人为开垦利用旱作熟化的农业土壤。典型代表地分别是:安海坑边和罗山梧垵。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晋江市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十七卷,内容包括:政区与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实力、品牌、开放与开发、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业、旅游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