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鲤城区新式婚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2320
专题名称:
鲤城区新式婚俗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9/001
起始页:
1219.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民国10年(1921年),泉州市区出现文明结婚的新形式,中西合璧。30年代后期,渐在社会上流行,小轿车取代花轿,西乐代替中乐,婚礼形式较为简便。 解放后,确立“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民主婚姻制度,废除早婚、童养媳、近亲结婚、娶木主、嫁亡夫、冲喜、守节、纳妾等陋俗。50~60年代,人们以移风易俗为荣,婚事新办,简朴成风,婚礼举行茶会,不设酒宴,不送礼;结婚不讲求聘金,嫁妆很简约,“文化大革命”时期有以《毛泽东选集》作嫁妆的。70年代后期,嫁妆升级,一般有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等三大件。80年代,婚事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之风又起,喜宴设于高级酒家,酒菜选自精料高档,多达10余席至数十席不等。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收录机、摄影机、音响、空调机、液气灶、摩托车、珠宝金饰、家具陈设等,多为陪嫁必具的妆奁。婚姻观念更新,男到女家时有所见,唯不循旧时男改女姓的入赘形式,而以岳婿相称,所生子女也从男姓。闹洞房之俗渐消失,代之以新婚舞会的兴起。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