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敬老爱幼社会新风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1714
专题名称: 安溪县敬老爱幼社会新风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1175.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尊重老人,是社会普遍推崇的新风。60年代后,政府通过行政措施,为社会上的鳏寡孤独老人设立“五保”制度,(即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学校师生、城乡工作人员,逢年过节,为“五保”老人送物、料理家务、义诊义医直至送终。1985年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虎邱、官桥相继成立敬老院和福利院,接收21位孤寡老人,有关部门捐赠洗衣机、三用机和一大批用具,方便了老人生活。现在县、乡镇、村三级相继建立老年人协会。为社会上的老年人提供安度晚年的活动场所。蓬菜镇蓬溪村华侨柯隆美等,在家乡倡先筹建“敬老基金会”于每年的春节、赠送给该村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敬老金”每人150元。1988年把每年农历9月9日定为“敬老日”。县老年人协会、县妇联经常为“敬老”尊老开座谈会。1988年有七名荣获泉州市“敬老好儿女”金榜奖和“老有所为”精英奖。 爱护少年儿童、抚育、培养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1951年开始兴办托儿所、幼儿园、幼儿班。至1987年发展到210班,入园幼儿达8979人,1982年5月,县妇联、县托幼办联合发出“全社会都来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做好事”的倡议书,全县有46个单位捐款4100元,购买教育玩具、图书等礼品赠送小朋友。1985年成立“安溪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先后有华侨、专业户、个体户捐款25000多元:1987年5月,安星藤器有限公司经理陈清河把其奖金一万元捐给基金会。为保护儿童少年的健康,有关部门还经常对儿童少年进行体检、保健。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