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端午节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1614
专题名称: 安溪县端午节习俗
其他名称: 也叫:“端阳”;俗叫:“五月节”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115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也叫“端阳”,俗叫“五月节”。县内沿溪流的村镇,扎糯米粽、“爬龙船”(竞舟)纪念屈原。山区的乡村,只煮面食过节。这天,各家插上菖蒲、青艾,在室内外喷洒雄黄酒,“祛邪”消毒。实则灭除蚊、蝇、虫毒之意。近溪民家,多点熏着草把,从屋内送出丢在溪滨,口念:“送蚊虫,送到溪边去吃棕”。余者,也用草熏送在附近郊野,念“送蚊虫,送到山野吃树丛”。 清末民初,一些塾师,备制香薷等香料研合制的“香袋”,并小纸扇,送给学生,学生也备一包“红礼”(币)回送塾师,叫“敬节”。私塾废,此例止。这一日,民间沿袭于正午时刻,上山采掘百草入药,叫“百草神”。 外安溪有些地方,新丧户不能扎粽。其出嫁女,要于端午前一日,扎米粽往娘家“送节”,供献其已逝的父母,此俗尚存。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