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春节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1611
专题名称: 安溪县春节习俗
其他名称: 俗叫:“初一早”;古叫:“元旦”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1149.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农历大年初一,俗叫“初一早”,古叫“元旦”,今叫春节。零点起,家家户户都特早洗了手脸,烧开水,泡新茶,备果品、“茶配”(糖品),先敬“天公”,次敬“土地公”,再敬“灶君”,最后敬祖先。每一敬茶,都燃放鞭炮,叫“贺正”。 初一早大家换上新衣服,由家长或年纪较大的,带小孩们向长辈请茶“贺正”。 清代,有官衔的,还整服“戴顶”,向耆老拜年祝贺;民家的长老乡绅,也效行此礼。今不少回乡过年的公职人员,也常于这天互相拜贺新年。 晚上,各家大门口都点上大门灯,连续至上元节。30年代后点大门灯之风渐少而不复见。 初一早的早餐,要吃除夕的“年饭”,不能吃稀。俗说:喝过一口饭汤(俗叫精),出门便会碰上下雨,俗语叫“带雨届”。 这天,不骂人,不吵架;不打破碗;不说“死”、“饿”、“穷”等不吉利的话;白天不能睡大觉;逢人即说“恭喜”(碰上新丧户,不说此句);不倒屎、尿桶;不捡粪;不作穑(不做工);不动扫帚;生意人在这日不能讨欠帐,也不做买卖。这些习俗,有的尚保留,有的已渐废。 亲邻戚友,相互拜年,主人迎接,备烟、茶、糖果招待,有的还待以小酌。湖头等地,出门拜年的,到那家门前,还先燃鞭炮后进门,主人于送客时,也放鞭炮礼送。 有些在前“开馆”学鼓队、曲阵或“昭君”、“阁”、“宋江”等文娱游艺队,准备参加新年迎春的,都在这天开始,到各庵堂寺庙正式演奏“采排”(方言叫“落土”,意如婴孩初生落地)。此风尚在沿续。 解放后,在除夕前,常以村为单位组织文娱活动队,给军烈属拜年、慰问。 新春期间,农事已闲,举行娱乐赛会,俗谣云: “初一场,初二场,初三老鼠娶新娘,初四照原样,初五隔开,初六舀肥”。劝励大家春节娱乐,到初六日起,便要舀、挑粪肥,开始农作春耕。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