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现代戏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1522
专题名称: 安溪县现代戏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0967.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现代戏,过去群众称新剧,民国12年(1923),集美安溪同学会回乡作巡回宣传,表演话剧、街头剧,时称“文明戏”。以后便陆续在学校中上演。25年蓬莱进来小学、魁美小学就先后排演过《谁无父母》、《复仇》、《面包》等新剧。26年集美学校内迁安溪,组织过“血花”剧社上演过抗敌新剧。27年,集美各校联合组织“安溪青年剧社”,曾雨音、朱成涂等任导演,上演过《生命之花》、《红色马》、《蜕变》、《悭吝人》、《牛头岭》、《麒麟寨》、《桥》等现代新剧。27年泉州举行会演,安溪排练《大地回春》剧目,引起轰动。随后,蓬莱、湖头、官桥、举溪等地都纷纷联合组织剧社,上演现代戏。解放初期,上演现代戏更加成风,蓬莱各所学校都组织起来排演现代大戏《穷人恨》、《血泪仇》、《赤叶河》、《嫁衣恨》、《九件衣》、《王贵与李香香》、《刘胡兰》、《牛郎织女》等剧目。1952年以后,有条件的乡村纷纷建立业余剧团,专门配合中心,义务演出一些小型多样的现代剧目。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城厢、蓬莱、官桥、长坑、西坪、龙涓等社先后建起文工团。蓬莱于1959年12月,改为“侨乡歌舞剧团”专门上演《四川白毛女》、《红缨歌》、《新春大吉》、《林海雪原》、《姑娘心里不平静》等现代戏剧目。尔后,上演现代戏便成为县内一项为主的文艺演出。为了促进活动,县文化馆自1952年12月起,连续组织16届农村文艺会演,8届中小学生文艺会演,2届民兵文艺会演。均演出现代题材的小戏,歌舞,曲艺节目。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