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麦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1317
专题名称: 大小麦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0233.pdf
专题类型: 物产

专题描述

麦类栽培历史悠久。清乾隆《安溪县志》载“麦有数种:大曰麰,皮粗厚;小曰麳,皮滑薄,可作面;又有郁麦,似麰皮薄”。又记“安溪一邑多雾,米麦、大麦农家少种”。 麦也是县内主粮之一。50~60年代次于稻、薯。1949年,大小麦13080亩。1956年栽培面积最大,130214亩。超10万亩以上年份有1956、1957、1958、1960年。1990年大小麦种植面积27812亩,总产3062.5吨,亩产110公斤,是历史上亩产最高的年份。 50年代大小麦都为地方品种。60年代为防治锈病,引进“欧柔麦”、“阿夫”、“阿勃”等抗锈品系。70年代后,推广抗赤霉的福繁品系,并大面积推广“早熟3号”、“矮早3”、“莆大麦4号”等大麦良种。1989年,金谷乡金东村种春收小麦“福繁17”2.5亩,平均亩产283.3公斤。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