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惠安县丧葬停柩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1232
专题名称:
惠安县丧葬停柩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7/001
起始页:
1054.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人死以入土为安。停柩者,或亲人奔丧未至,或不忍蓦然掩埋,或经济问题,或墓地未定,有诸多事务待办。 墓地选择以往殷实人家提早为父母或自身营造“寿藏宝地”。有的还长期供养勘舆先生在家,经常踏勘山头寻找“状元地”。平民百姓只在停柩间隙请勘舆先生踏青初选,经“神明”筛选,最后由各房兄弟共同确定,择日出殡。 设灵堂入殓后,布置灵堂,挂上丧帏,灵桌供奉遗像或木主。印制“讣告”,告知亲友祭奠和出殡日期。至第六天晚上,请僧、尼或道士为亡人“开路”。次日凌晨,在大门外摆香案。孝眷们长跪案前哭请亡魂来归。僧尼摇铃念咒、洒净水,为亡魂开路。孝男将信杯掷地,若一阴一阳,表明魂归。孝眷便抱起木主、香炉、孝灯,迎接引入灵堂安置“冥屋里”。举家号啕哭叫。俗称“接七”。亡人七天叫一旬。“接七”为头旬,每旬都得念经做佛事,叫“做旬”,计七旬四十九日。 做功德一般都在出殡前夕,叫“功德腹(裡)出山”。子孙祈望先人灵归天国,在“阴司”有处栖息,特以纸篾糊扎的“冥屋”,高楼大厦、池、亭、水阁、衣、食、住、行用具均配套,俾其在黄泉(阴间)过上舒适的“生活”。 50年代,做功德、办祭之礼仪基本废除,城乡都不再出现。凡职工干部亡故,机关单位为之举行追悼会,以寄托哀思。但至80年代“做功德”或“办祭”这一丧礼普遍死灰复燃,蔓延至今,未能遏止。 办祭旧时,家境好的或当官者乃至其父母死后都要办祭。有家祭、公祭多种。一般都在出殡前举行。现在惠东沿海的一些地方,家境差不多的仍有办家祭的仪式。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本书反映了惠安县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由概述、大事记、各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组成,以自然、地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人物排序记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