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婚娶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0416
专题名称: 畲族婚娶习俗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789.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订亲时,先言定聘礼,后择日行聘,男方带白银二元、糖品两包和聘金若干作聘礼,女方回以闺女平日戴的戒指一枚和手帕一条作为信物。 娶亲时,日子由男方择定,须经女方同意。男方于娶亲前两日把原议定的物品装成五担或七担直接挑至女家厅堂,或是挑至约定地点待接(女方来接人数应与男方同)。接时点交数量后,女方即取挑来的棵、蛋、饼(各一)请挑送者,双方随即道别。 迎娶前夕,男方办“盘担”派一男一女送到女方去,前头装煮熟的公鸡一只放在缽子里,鸡脚扎红线,脚和头伸出外面,林子两旁备有两包糖果、一对红烛、一对酒瓶、三只酒杯,另有四小包糖果放在旁边;后头是一斗米,一罐猪心掺些赤肉和一把雨伞,以及一件新郎平时穿的内衣。挑至女家放在厅堂“土地神”前,将物品一一取出摆好,然后点上红烛、两炷香(意取“两头红”), 斟满三杯酒。至此礼节完毕。当晚男方的来人参加女方“出伞”筵席(“出门酒”)。 迎娶当天早上,新娘“上头”.未“上头”时。新娘将新郎的内衣穿在最里层,再穿上自己的新衣;新娘的母亲将男方送去的雨伞张开盖住一双新娘鞋(鞋头向外,鞋底糊上一层纸),放在屋外雨滴水处,到“上头”时,才取回让新娘穿上,意为不给女儿将家里土带到男方去。“上头”时,新娘由长者(女)梳头3下,盖上乌巾,说吉祥话后,新娘就要出门辞别,先跪拜父母,次向至亲和亲戚一一告辞,诸亲各备“膝盖钱”赠送新娘作回礼:告辞完上轿,拆去鞋底纸。轿行一小段路停下,新娘的兄弟或姊妹1人给新娘换扇(旧换新);轿至男家,横向停住.不久鸣炮,新郎用左脚踢轿门三下,再由牵引新娘者掀起轿门.新娘刚要出轿门时,新郎取去新娘头上的乌巾,放入袖里;牵新娘者将备好的米斗一端(斗内有油灯1盏,白银或钞票2元,种子7种,钥匙1串,谷 印1颗),给新娘挽着走出轿门;至厅堂,先拜“土地”和祖宗神位以及天地,次夫妻互拜,然后牵引入洞房,坐在择定方位的交椅上,牵新娘者将米斗放在床上正中,并将谷印、钥匙、种子交付新娘,意为全家财产从此交给她掌管。 对挑灯、挑嫁妆的,男方均付“红包”;同来陪嫁的人,也按亲疏分别赠予“红包”。 临睡,新娘先上床,将当天早展穿上贴身的新郎内衣脱下,换上自己的;后新郎进房,新娘从帐内抛出内衣给新郎,新郎接内衣后,亦将乌巾和定亲时的手巾给新娘。 次日晨,新娘跟牵新娘者至厅堂请甜茶,礼俗与汉族相类似。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德化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书以概述、大事记作为新志卷首,而后分三十六篇,全面记述德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翔实地记载德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现代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记载推动德化历史进程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记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