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0253
专题名称: 赤水街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447.pdf
专题类型: 交通

专题描述

赤水街 赤水及其附近一带市场原设于赤水铺,在距今赤水街北面约2公里的相见岭与牛椆格之间。明隆庆年间(1568~1573年)移到今之赤水街头。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称赤水格市。清末,形成水巷至街头的小街,街道宽2米多,块石铺道。民国19年开辟县城至赤水公路,扩宽街道达5米,沙石路面,并陆续延建至米市场。23年,林青龙火烧赤水街后,重建的商店留存至今。1953年,街道扩宽为7米,19541967年,街道延建至三公格,全长900米,新建段宽9米。1986年,铺设街头至影剧院门口混凝土路面714米,5100平方米。1985年,在陈厝山建成赤水变电站和距街头800米处的蓄水净水池和管道,满足赤水街住户的供电供水。1954~1987年,街道两旁先后新建粮食加工厂、粮仓、区公所、车站、影剧院。(原名赤水会场)、木材站、农具厂、粮站、卫生院、供销社、赤水营业所、邮电支局、药材购销站、乡政府、税务所、信用社等,附近有中、小学和戴云自然保护区办公楼。 赤水街在宋、元、明、清各朝,是通往尤溪、大田官道的要冲,清末至民国是德化县西半部商业繁荣的地方,为外来商品和本县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集散地、中转站,其成交额约占全县四分之一。1975年以来,这里是晋(江)永(安)线、德(化)尤(溪)线和往桂阳、岭脚、葛坑、桥兜和九仙山的必经之地;还有通往永嘉和经岭边至福全的村级公路。至今赤水街仍为西半片的主要集市,每旬逢一、六墟日。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德化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书以概述、大事记作为新志卷首,而后分三十六篇,全面记述德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翔实地记载德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现代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记载推动德化历史进程最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记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