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晋江县“七夕”敬“七娘妈”仪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唯一号:
130334020220001260
专题名称:
晋江县“七夕”敬“七娘妈”仪俗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1420.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农历七月初七,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日子。织女是天帝第七个女儿,晋江民间习呼织女为“七娘”,所以七月初七,俗称“七夕”,也叫“七娘妈生”。 七夕之日,旧俗,人们普遍要备瓜果菜肴七盘,胭脂花粉七件,剪刀七把,燃香七炷,敬七娘娘。是时,又挂七娘灯,敬檐口妈,烧七娘轿,迎七娘下凡。在焚烧七娘轿时,还要将孩子在端午节系带的五色丝线从手上解下,与胭脂花粉一并望檐口屋顶撒去。说是让七娘妈戴花抹粉打扮。此俗到60年代基本废除。 60年代以后,晋江一带仍存在着在“七娘妈生”让新生婴儿拜七娘妈为干娘的民俗,俗称“新契”。新契时,为让孩子长得聪明活泼可爱,在敬奉七娘时,往往要加上一盘糯米糖粿。糖粿形圆,中稍凹,寓有让儿女长大后,有个圆圆润润甜甜的笑靥。新契后,年复一年,年年都要在这个日子做“七娘妈生”,直到16岁,才以隆重俗仪,敬七娘“洗契”,烧“七娘亭”,脱离干娘关系。 此外,七夕尚有“乞巧”民俗。即未成年姑娘有在当夜向七娘妈祈求授予精巧手艺的俗仪。故七夕又有“乞巧节”之称。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