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晋江县除夕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唯一号:
130334020220001256
专题名称:
晋江县除夕习俗
其他名称:
年兜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1418.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农历十二月廿九日或三十日,也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为除夕,俗称“年兜”。“大人忙嘈嘈,孩子畅年兜”俗谚,意思是说:除夕前儿天,家家户户要忙于诸如打扫卫生、缝裁新衣、洗筐净具、炊糕做粿、杀鸡宰鸭、备办年货诸事;孩子们却因能先吃东吃西大饱口福,年兜又有新衣斗艳而欢天喜地。年兜前儿天,过年的喜庆气氛日渐增浓。 除夕中午,各家各户要先祭祀祖先,敬奉厝主,然后洗扫庭院居室,准备干干净净过年。过年民俗,普遍要贴大红春联、门签和年画,装饰布置房间。但逢居丧人家不贴红联,一般贴绿色(居丧一年内)或淡红色(居丧未满二年)哀联,以寄予对亡故亲人的思念。 除夕晚上,外出亲人均要回家团聚,设丰盛酒肴合家吃“团圆饭”。这一传统习俗,历来颇受重视,故有“清明不回家无墓,冬至不回家无祖,年兜不回家无某(妻)”的俗谚。除夕吃“团圆饭”古称“围炉”,今仍沿用,或许与古代先民在除夕之晚,合家围火炉而食之习俗有关。除夕,长辈需给晚辈分发压岁钱,俗称“分年”。但后来渐渐发展,能挣钱的后辈也时尚给长者“分年”。 除夕之夜,城镇农村,家家户户还有“跳火群”习俗。所谓“跳火群”,即集薯藤稻草以及扎有蔗尾的“掸尘”枝等于大门外,燃起火堆。随后家中男子成员逐一跳而越之。年幼儿童均由男青壮年连抱带跳,外出未归男人则由在家兄弟替跳,还边跳边念:“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过东,五谷吃〓空;跳过西,钱银满厝内”。跳越方向,一般都从外往里,以祈纳大吉大利。嗣后,家庭主妇要从火堆中扒些余烬,置于火笼之中,藏于房里床下,俗称“挑金挑银”,寓意火红兴旺。孩子们常唱念:“年兜夜,跳火群,公挑金,婆挑银,阿爸怕火熏,阿母笑〓〓”的童谣,使过年的喜气更加融融。 除夕晚上,妇媳辈要在厅堂和房中,各排一钵“过年饭”,两侧点上两支长红烛。钵盂上插桧花、四季花(俗称“春枝”);钵盂中盛有白米、年糕、红蛋、红橘、芋艿等,以象征岁丰年吉,添丁进财。当夜还有“辞年”仪俗。所谓“辞年”,即以“三牲”供果,点香敬奉厅中神祗和灶君,燃放鞭炮酬谢各神明一年来的庇佑与恩赐。有的农村人家,在当夜、还把一些米饭撒于壁边床下,为“三娘分年”。所指“三娘”乃老鼠讳称,其意叫它来年不再损坏主人家具与五谷。也有的人家在大门两侧,分置二株带尾甘蔗,蔗上圈有红纸条,俗称“甘蔗〓门”。因方言的“蔗”与“者”谐音,“〓”有满溢之意,所以其俗有“甜蜜盈溢家门”,生活美好的象征。 除夕晚上,家家户户厅堂习惯红烛通宵长明,合家欢聚一堂、守岁迎春。守岁或称“坐寿”,以寄意迎来“天增岁月人添寿;春来乾坤福满堂”的美好来年。70年代以后,由于电视机普及,“守岁”仪俗渐为合家围在电视机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所取代。直至午夜钟声响起,才在阵阵爆竹声中,除旧岁迎新春。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