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肥拌种和水稻沾秧根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唯一号: 130334020220001054
专题名称: 砒肥拌种和水稻沾秧根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0247.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是晋江县传统施肥技术之一。据统计,1955年,全县水稻采用桶砒拌种和骨粉沾秧根达91026亩,大小麦采用桶砒拌种和水肥浸种达1074.02亩。1957年,内坑乡金星等地2248亩大豆采用传统方法拌种。50年代中后期,推广花生和大豆根瘤菌拌种。60年代以来,用化学磷肥取代砒肥和骨粉。肥料集中,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提高利用率。据1965—1966年马甲和青阳农技站的试验,磷肥拌种的大小麦比对照多收10—15公斤,紫帽梧垵和霞联等地磷肥沾秧根,比对照每亩也增干谷12.75—18.65公斤。70年代示范推广“九二〇”、“卅烷醇”、“增产素”、“五四〇六”(菌肥)、“腐殖酸”、“硼砂”、“钼酸铵”等生长激素和微量元素,都取得比较好的效益。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