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大豆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唯一号:
130334020220001048
专题名称:
大豆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0244.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1964年开始推广“古田豆”。经试种成功后,各地就狠抓倒种秋繁,第二年的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1967年突破万亩。 1965年,“花面豆”引种试种成功,经过3年的繁殖推广,1969年发展到1.3万多亩,一般亩产达100—150公斤。 1967年开始推广“穗稻黄”,试种2亩多,1971年扩大为1.5万亩。此外,还推广“白花赤”、“白花乌”和“紫花乌”等3个新品种。70年代初,“花面豆”、“穗稻黄”和“白花乌”、“白花赤”,为晋江大豆的骨干品种。1972年以后又推广“大粒黄”,逐步取代“花面豆”。 1980年秋引进的美国品种“威来姆斯”,只种6公斤,却创获亩产172.5公斤的好收成,1981年春扩大到76亩。一般稀播速繁的亩产均达125—150公斤,好的平均亩产181.8公斤。当年,全县倒种秋繁724亩,平均亩产162公斤,好的平均亩产238公斤,特好的平均亩产达342.6公斤。1983年,推广面积突破万亩,并获得晋江地区科技成果三等奖。后由于花叶病严重,制作豆腐的质量不好和脱粒困难等因素,逐步被“玉优803”、“金豆”等新品种所代替。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本志设概述、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乡镇企业、工业、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等类目,详细地记述晋江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