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婚嫁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唯一号: 130334020220000926
专题名称: 石狮市婚嫁习俗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934.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石狮境内的男女婚嫁,历来有一整套繁琐礼仪。首先是提亲,由媒人或亲友介绍男女双方情况,经父母同意,确定议婚意向。提亲后送庚帖,即“提生月”。媒人把女方用红纸书有生辰日月的庚帖送至男方家。男方将其压在厅堂神龛香炉底下。3天之内,若家事顺遂,即谓“三日圆”,适于缔亲。“三日圆”之后,男女双方择日央请婶姆、长辈到对方家中察看仪表,了解人品和家况,谓之相亲。 相亲后,男方堂亲长辈由媒人陪同,带着礼物到女家行聘,确定姻亲关系;女方以礼回谢,以示婚事笃定。行聘后“担盘”,迎娶之前,男方将择定婚娶的良辰吉日托媒人告诉女家(俗称“念日”),尔后,男方提前数日送给女家预先商定的聘金,然后“担盘”。女家一般都设“担盘桌”接待男方担盘者,同日,女方堂亲将嫁妆送到男家。因华侨长年累月出洋在外,儿女在家乡出生后难尽抚养之责,女儿出嫁时,不惜花费巨资为女儿备办嫁妆。因此石狮侨乡女儿出嫁时的嫁妆特别丰厚。 结婚当天清晨,男方安排花轿前往女家迎娶。新娘头罩乌巾上轿,挥泪哭别,然后“封轿门”。花轿一到男家,即由新郎撕去封条,“踢轿门”,由一男孩将新娘“请出轿”。新娘在两位婶娘的牵扶下,步经厅堂进入洞房。进洞房后,由新郎挑去新娘罩头乌巾,夫妇共吃“相见圆”(红色糯米丸)。是夜,新郎新娘在厅堂跪拜天地,然后开始“吵新娘房”(闹洞房),尽情逗乐。结婚的第二天,新婚夫妻回娘家,称之为“做女婿”。娘家办酒席接待新女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自由婚姻,一夫一妻制。童婚、纳妾、嫁木主、女婢陪嫁等婚姻劣俗废除。未婚男女两相情愿,符合结婚年龄,到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开个茶话会或“旅行结婚”,即告婚礼完成。“提亲”、“送庚帖”、“相亲”等旧俗大都自行消失。 50年代后,新娘出嫁改乘装饰喜气色彩的三轮车。80年代后,新娘出嫁,乘小轿车。70~80年代,随着城乡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旧有婚俗渐次回潮。90年代,婚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日盛。石狮市人民政府大力倡导婚事简办,经常举办集体婚礼,由镇长或村委会主任主婚,各家亲友欢聚一堂,举行茶话会,分送喜糖,简朴隆重,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城镇“担盘”也为双方举办联婚宴席所取代。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